English

经叔平:股份制银行大有可为

经济访谈(30)
2002-08-0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经叔平:1918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现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


清瘦的脸庞,慈祥而谦和,削瘦的身材,硬朗而挺拔,略带江浙口音的谈话缓慢而严谨,头脑清楚、思维敏锐,怎么看也不像84岁的高龄——这就是经叔平先生给记者留下的印象。

给客户提供其需要的产品

记者:您对股份制银行的前景看好,这是基于怎样的背景,是什么支撑着您的乐观?

经叔平:总体说来,1990年到2000年十年中,我国经济规模发展到1万亿元,预计到2010年翻一番,达到2万亿元。前1万亿通过50年才积累到,而下一个1万亿只需十年就要达到,发展很快。前十年,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以年均2%的速度发展起来,在GDP的比重占到20%。以此速度,民营企业的比重在后十年要增加到40%。特别是随着服务性强的行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民间资金支持力度大,民营经济份额可达60%。

银行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银行做的贡献越大,其发展也越快。在此过程中,民营银行大有可为,关键就看能否为社会提供合适的服务和产品。不是银行自己主观要推什么产品,而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客户的需要提供适合的产品。

记者:股份制银行处于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双重竞争压力中,应怎样确立好自己的角色定位?

经叔平: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不仅交易量少,而且融资渠道少。要在庞大的资本市场中生存下来,银行就要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外国银行在处理外汇业务上有优势,同时它们也非常看好富有阶层的私人存款业务,比如瑞士银行就以其保密性而著名。外资银行推出的VIP服务也就针对富有阶层,有时甚至是一个职员负责一个客户。而国有商业银行的客户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股份制银行的客户就集中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广大非公企业,以及新兴的科技型企业。值得一提的是,竞争不是绝对的竞争,也有合作,比如民生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有合作;与海外金融机构也有合作,现在就有为国外保险公司代收保费或推销保险产品的业务。

组织担保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

记者: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群主要在中小企业,但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等问题,使得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很难落实,您认为应怎样解决?

经叔平:中小企业在创立之初需要启动资金、发展中需要流动资金,资金问题始终都困扰着中小企业。有人说找银行借钱很难,门槛太高,可银行也有自己的苦衷,它自有资金只有5%左右,95%的资金为存户的钱。银行必须进行风险控制,必须提高贷款门槛。这样,就存在一个非常大的矛盾,一方面中小企业亟需资金,而另一方面银行因需控制风险,限制贷款。

这个矛盾我看需要由政府参与组织担保基金来解决,政府要出一点启动资金,可以通过中小企业交的税补偿。如此一来,几方面共同努力,民营企业自己出一点资、政府出一点,即使有了坏账,担保基金负责一部分,银行负责一部分,这样就减少了银行的压力。同时也还要对中小企业进行辅导和监督,让他们讲信用。

另外,现在有人还说金融机构不够,但我认为这不是问题,原有商业银行网点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网点都可以再利用,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资源。由于体制原因,好些网点运营不好,不良资产高。现在,是否可以对这些网点的老账进行剥离,重新开始规范化运营。

把客户培养成好客户

记者:从股份制银行自身说来,应怎样去加强监管、降低风险?

经叔平:现在民生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为2.74%,与别的银行相比较低,但它是一个新银行,一切从零开始,无行政干预,又有自己的风险控制制度,为什么还会到2.74%,值得思索。应该看到民生银行有的分行不良贷款率很低,比如深圳分行没有超出1%,这应该总结学习。

要降低不良贷款率,首先要把客户弄清楚。在稳固好客户的同时,要把另一些客户培养成好客户。助人一臂之力,指出他们在经营管理上的漏洞,使他们的发展态势更好。因此,一个好的信贷员不是仅仅懂得金融,而要懂得行业情况、了解产品和市场;不是等别人上门,而要主动去上门服务,贴近市场。作为一个行长要去了解整个经济动向,了解世界经济,而不是坐井观天地限于一隅。

要强调的一点是,对于千疮百孔的、没救的企业就不应再救了。就应“见死不救”,因为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再扔钱也是白扔,还是让它死掉为好,不能让其拉着银行一起死。银行不是慈善机构,银行用的是存户的钱,银行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它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因为金融危机会带来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会带来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印尼、阿根廷、菲律宾发生过的事就是典型的例子。

记者:这一切如何通过制度去规范、约束?

经叔平:规章制度应该有,但厚厚的制度不应仅仅留于纸上。最好的教育和规范来源于案例,要从每件具体的事件上去分析存在的问题,去观察哪个环节应该改进。案例教育是最深刻的教育,是对规章制度最有效的学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