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魅力四射的军垦文化

2002-08-1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瑟 我有话说

石河子市市长宋志国有句形象的说法:基础建设是城市的“筋”和“骨”,精神文明建设是城市的“气”和“神”。近50年的建设中,他们始终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龙头,紧紧围绕“富民、兴团、强市”和“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石河子”的奋斗目标,以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为基础,以社区建设为突破口,以绿色、生态、环保定位,以军垦文化为特色,调动全市各族群众深入开展了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

有谁想到,这座当年由一群打过仗的军人建设的城市,城市建设规划50年没变过,还是按照当年同济大学专家们设计的蓝图在建设。有谁想到,这座新建的城市里,拥有军垦博物馆、艾青诗歌馆、文化馆等14座大型文化设施,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反映了石河子对文化的崇敬。1958年,当艾青遭遇人生最艰难的岁月时,石河子人以其特有的胸怀和满腔的赤诚,给了他精神上的安慰。一个青年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送来一碗面条;一个不知姓名的人把一捆干柴放在他家门口;一个路过的赶车人给他扔下一捆青菜;一个知青从百里外用自行车驮来一袋大米……

艾青走了,石河子涌现了一大批活跃在当今中国诗坛上的诗人——杨牧、杨树、石河等等。权威诗刊《绿风》也诞生在这座城市。两届全国诗会,邀来了当今中国文坛众多诗人吟诗抒情,盛况空前。

音乐广场、游憩广场等城市重大文化娱乐场所,是石河子文明最为张扬的地方。太阳尚未露头,人们身着运动服,从城市的四面八方汇集在广场上,或挥剑舞扇,或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城市由此进入到一个有生机的时间;太阳要落山了,各大广场重又汇集起更多的人们,或散步,或纳凉,或与老友交谈,或在音乐的伴奏下,更起劲地舞动起来。

群众一旦被文化感动,对文化自然充满了热烈的崇敬,心中自然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城市增光添彩。

为庆祝“八一”建军节,石河子组织了14个合唱代表队,每个队人数都在百人以上。全市群众不用号召,自发前来助威呐喊,偌大的音乐广场竟无法插入人脚。

石河子人民医院二支部的40多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5年来一直在做着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放弃每个休息日,开展为病人服务的义工活动。别小看这义工,说白了是给病人送药指路,体现出的却是一种精神和奉献。

自己尚未入党的民营企业家李献民,在自己创建的石河子正义专用化肥厂里,专门聘请了党支部书记,把党支部建到了生产第一线,已有3名积极分子正努力争取加入共产党。

石河子巴蜀名吃城经理梁云领导的企业,是石河子最早建有共青团组织的民营企业。在这里工作的外地人员看到自己的老板以身作则,心向党组织,纷纷要求加入共青团。石河子让他们看到了共产党的领导多么有朝气,有魅力。

精神文明建设在石河子硕果累累。十几年紧紧以创建文明单位为基础,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龙头,全市建成自治区、兵团级文明单位455个,占全市单位的70%以上;石河子邮电局等4个单位还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文化艺术以“五个一工程”为目标,实施精品战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市各类文艺作品获省级以上奖达200多件(幅),其中《石河子是一首最美的歌》等9件作品获全国、自治区和兵团“五个一工程”奖。

每年6月,是石河子精神宣传月,开展“知我石河子,爱我石河子,建我石河子”的大规模活动,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激励各族群众,推出了一大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

石河子,作为军垦人的城市,全是一些穿过军装的人或他们的后代。当他们看到城市在他们手中变得越来越美好时,从内心深处涌动出一种热情,一种冲动,这是任何一座城市无法比拟的,也是任何一座城市无法想象的。他们石破惊天地喊出:要把石河子建设成天蓝、地绿、水清、夜明、人和的公园城、生态城、文明城。

石河子,每个人都有一段英雄的故事,每个人都是一首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