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何培育好大学科技园

43所大学科技园老总聚首哈工大共同探讨——
2002-08-16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朱伟光 通讯员 张莲英、吴建琪 我有话说

本报哈尔滨8月15日电 大学科技园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苗圃”,是会孵金蛋的“母鸡”。怎样建设好大学科技园,让这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尽快成熟起来,以孵化出具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产业?8月12日至14日,43所大学科技园的总裁及部分主管科技产业的大学校长会聚哈尔滨工业大学,就如何培育好国家大学科技园寻求对策和良方,科技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自1999年12月科技部、教育部批准首批15家大学科技园为试点单位以来,大学科技园在科技部和教育部、地方政府、各高校的重视和支持下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目前已发展到43家。如今,国家大学科技园在蓬蓬勃勃的发展中如何把握自己的功能定位,为入孵企业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急需研讨的课题。

在由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协会举办的这次2002年国家大学科技园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记者了解到,由于国家大学科技园尚处于初创阶段,代表们更多地探讨了科技园发展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研讨中不难看出,国家大学科技园各地区差异性很大,各高校差异性也很大,绝大部分科技园目前尚处于高校全资控股、靠地方政府支持、扩大孵化器规模阶段。一些科技园在某些方面做得较为突出,受到与会者的普遍关注。这些科技园中,有的在融资方面做得较好,现已推出多家上市公司,如清华科技园;有的实行董事会制度,已步入股份制运行机制,如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园;有的与地方经济融为一体,在地方经济的发展格局中进行规划建设,如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他们依托湖南省经贸委、科技厅、教育厅,面向大学、州市实施“伙伴计划”、“晏计划”、“兄弟计划”等,使项目资源、资金资源、人才资源没有障碍地进入到大学科技园中,拓宽了科技园与地方产业基地的对接通道,发挥了大学科技园的龙头作用;有的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引进高校独立建园、吸引高校交流“概念”建立虚拟大学科技园,如深圳虚拟大学科技园。

哈工大科技园积极为入孵企业营造成长环境,提供各种中介及“绿色通道”服务,促进一批企业快速成长起来。今年7月份,首批6家企业进入哈尔滨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区,第二批企业也即将毕业,步入产业化阶段。哈工大科技园总裁孙光裕介绍说,他们特别重视孵化器内涵建设,除硬件建设外,还构筑了政策、资本、服务三大支撑体系。以哈工大科软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的成长为例,该公司原注册资金50万元,2000年,其科软ERP软件正式通过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按国家标准进行的确认测试。科技园的风险投资公司向其投资扩大规模,科技园又对其进行了重组,并争取国家政策,提供了成长所必需的各种条件和服务,使其ERP电子商务软件项目被列入国家计委2000年信息网络专项示范工程项目。公司现有股本总额200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5000万元,成为首批毕业的企业。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建设孵化器的基础上提出高端孵化器的概念。他们的“催化器”模式和建立“辐射园区”的理论引起与会者的广泛注意。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裁梅萌介绍说,“催化器”是“孵化器”的高端孵化部分,可以推进企业的高速成长。形象一点讲,如果普通的“孵化器”是“蛋”变成“丑小鸭”的过程,那么“催化器”就是把企业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催化器的构想认为,在对一个创业者、项目或已经存在的企业进行要素分析后,针对其欠缺或有问题的一两项要素进行大力度的介入,如同化学中的催化剂一样,使其产生快速的发展变化,从而实现技术成果的快速产业化和企业的成功发展。清华科技园2001年6月开始将此模式运用于“清华科技园启迪控股”中的几个骨干企业,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同时,清华科技园在江西、陕西、珠海、平昌设立了4个辐射区,并按清华科技园的核心要求进行整合,为大学科技园和高新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新的走势。

通过研讨,总裁们明确,高校要促进科技园发展,就要转变观念,理顺机制,在建设好孵化器上下功夫,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出一流的创业团队。

教育部和科技部的领导在会上进一步明确了高等学校在国家科技创业中的主力军作用,指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工作是高校的重要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依托于高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是历史的必然。国家希望国家大学科技园于初创时期充分利用好大学、政府和社会的资源,积极探索,推动起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为科教兴国做出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