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蓄势待发

2002-08-2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海秀 我有话说

在黔西南采访短短的几天里,记者随时随地都感受到少数民族同胞的热情、纯朴,更感受到这块蕴藏着诸多矿产、生物和水能资源的土地上,处处都充满着生机和希望。

发展立体交通插上腾飞翅膀

“要致富多修路。”老百姓从实践中总结的这条经验,在黔西南更显出意义重大,是崎岖不平的山路,阻隔了祖祖辈辈在大山里生活的村民与外界的沟通。曾有一个传闻:“一位农户赶两头猪到集市上卖,因道路崎岖,只好请亲戚朋友帮忙将猪抬到集市,结果两头猪只卖了一头猪钱,其中一头变成脚力钱。”那时,高等级公路、铁路、机场,是黔西南州各族人民待圆的梦。

经过全州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终于使一个个的梦想成真。到2001年底,全州公路通车里程5349公里,1998年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其中二级公路183.9公里,从无到有。1997年铁路也打破了零记录,南昆铁路从州内穿过,沿途设置的大小车站20多个。在采访途中,记者还看到兴义机场正在建造中,推土机轰鸣,运土车穿梭,一派繁忙建设景象。兴义机场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的交通网络,为黔西南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昔日无水、无电、无市场的偏僻小乡威舍,上世纪80年代时只有一家小餐馆,还因平时无人,只能在周日赶场才开张,而被称为“半家餐馆”。如今在南昆铁路带动下变得让一些老人都无法辨认。威舍成为滇、黔、桂三省区的交通中枢和物资集散地,并发展成居住人口5000多人的新兴城镇,“半家餐馆”的主人已盖起了新楼房。

据了解,交通部规划总投资1.62亿元的水运出海中通道“南北盘江红水河航道”,正在黔西南热火朝天地建设。建成通航后,从贞丰县的白层港到港、澳等地的航程,与重庆到武汉的水上距离等同,相当于再建了一条水上南昆铁路,为西部地区开通了一条出海最便捷的通道。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沟通了山里山外的联系,加快了信息和物资的流转,也增强了发展经济的后劲和活力。黔西南州将在公路、铁路、水路、航运的立体交通中通江达海,走向世界。

注重生态建设合理开发能源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最为关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黔西南州委副书记、州长黄康生向我们介绍,这里历史悠久,资源富集,为此州委、政府结合州情制定了五大战略:将自治州建成西南交通的便捷通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矿冶结合的原材料基地、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西线旅游的独特景区。在五大战略实施过程中,每一项都严格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

丰沛的降水及境内众多的大小河流造就了黔西南332万千瓦的水能蕴藏量。已建成的天生桥一、二级和鲁布革三大水电站和一批星罗棋布的中小型水电站,使黔西南州成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和枢纽。充足的电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全州实现了乡乡通电,村通电率达84%。与此同时针对雨量集中、暴雨强度大的不利因素,自治州注重抓好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形成了较好的防护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被地质学家誉为中国第二个“金三角”的黔西南州已发现矿产40多种,探明储量21种。其中煤、锑、金等开发量十分可观。依托南昆铁路、“两江一河”航道及国省公路干道,自治州的煤电产业迅速崛起。

为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自治州已全面启动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沿南北盘江和主要城镇进行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开发。贞丰的花椒、册亨的板栗,安龙的人工茶场,一个个达万亩或数万亩的生态经济林相继建立,全州森林覆盖率由15年前的12%逐渐恢复到35%以上。

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黔西南民族地区处处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通人和的繁荣兴旺景象,民族自治日臻完善。这片正在开发中的热土,蓄势待发,充满了勃勃生机,必将带给人们更多的希望和美好现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