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自信的幸运儿

与数学家对谈
2002-08-2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蕾 我有话说

周向宇


周向宇,1965年3月生于湖南省郴州市。现任中科院数学所研究员。其研究领域多复变是基础数学的核心与前沿之一。曾获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1年被聘为浙江大学长江教授。2002年获第八届“陈省身数学奖”。

记者:在本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我国内地有11位数学家受邀作45分钟报告。作为国内最年轻的一位应邀报告人,您如何看待这份荣誉?

周向宇:我对自己的工作一向很自信,但是绝没有骄傲在里面。数学是个庞大的宝藏,有很多奥秘在其中,当我懂得越多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也越多,这里面有许多挑战性的工作。

记者:有人说过,要成为一个数学家,就应该喜欢去探求事物的本质。您觉得自己是一个喜欢追根究底的人吗?对于从事数学研究的人,您认为这是一个必备的品质吗?

周向宇:好奇心我是有的。数学有它吸引人的地方,如我前面提到数学的规律和奥妙,正是受到这种吸引,我总是力求提高自己对数学的认识。要成为好的数学家,需要这种品质,要敢于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尝试着去分析、解决它们。一些人之所以能成为大的数学家,正是因为他们能对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予以解决。

记者: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繁复、艰深的多分支学科系统,例如您所从事的多复变方面的研究,以及对“扩充未来光管猜测”的证明,别说是一般公众,就是一些专业人士也觉得有“隔山”之感。请问您对今天的数学发展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怎样看待?

周向宇:我认为数学发展的动力来自两方面。物理、化学、医学、生物等学科中出现的数学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外部动力,而一些数学自认为重要的问题,则是数学发展的内动力。后者只是从智慧的角度出发,不考虑能否为外界接受。例如对于五次以上方程能否用根式求解这个问题,纯属科学家自找的长期悬而未决的研究问题,谁能想到它的解决竟能成为奠定群论产生的基础?当然,数学是项专业训练,需要长时期的学习和深入研究,这使得普通大众只能“望洋兴叹”;但是,我想说,数学是真实的,它探寻的是真理。

记者: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期间,您都在数学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甚至是令人瞩目的成绩。有人认为您这一路走得都很顺,您自己也这样认为吗?

周向宇:我生活在一个幸运的时代,一直在校读书,没有受到外界什么大的影响,能够潜心做数学研究。“文革”结束后恢复了高考,那时我有十几岁,已经懂事了。当时社会开始重视读书,对数学尤为推崇,不是有句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吗?这些对我是有影响的。我父亲是中学数学老师,家中有不少数学方面的书,自己很有兴趣拿来读。尽管在生活环境方面比较顺利,在研究领域困难还是蛮多的。我在80年代末博士毕业期间接触了“扩充未来光管猜测”,当时这是一个无人能解决的问题,我曾经有段时间也不知从何做起,情绪很受影响。不过好在我没有放弃,问题到1996年底、1997年初终于得以解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