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培养基础医学人才的整合式模式

2002-08-30 来源:光明日报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人才培养基地 我有话说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后,我校基础医学院设计了“以器官为中心”的相关课程的整合式教学和功能学科综合性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实施这一计划,基础医学院专门成立了一个由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相关课程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经过认真讨论之后,首先确定要做几件大事。

一是修订教学计划。将涉及该专业(基础医学专业)二、三年级中3个学期的上述课程加以修订,在计划中分别列出整合式课程中的循环学、呼吸学、消化学、泌尿学、生殖学、内分泌学和神经学等。二是编写教学大纲。三是根据整合式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详细制订教学进度表和课程安排表,以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四是成立一个由相关课程任课教师组成的备课小组,具体讨论每一个章节的课时安排、内容衔接、试题等。除此之外,还配备导师指导学生学习。这些措施在不同程度上保证了整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并能在实践中不断克服改革过程中的弊端。

试行整合式教学模式,是为适应临床各学科分支而设计的。这种教学模式的远期效果,在学生学完临床各学科课程,乃至在学生毕业后才可能逐步显现出来。为了解近期效果,我们在同年级临床医学专业点和基础医学专业点,随机抽调了相近数量的学生进行了一次突击考试,并宣布这次考试成绩将按比例分别计入5门课程的总分,以防止对这次考试不重视现象的发生。结果发现整合式教学班的学生在回答综合分析性试题方面明显优于非整合式教学班的学生,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功能学科主要是指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其研究内容均涉及到生物体各器官的功能变化,有相当多的共同点。在以往“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这3门课程的实验均各自为政,强调本学科的特点和重要性,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系统、有机地掌握功能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为此,我们组建了功能学科教学实验室,将3门学科的实验课程综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能在同一个实验中,深刻领会和掌握3门课程中相关的理论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为了更好地实施功能学科综合性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我们又着手抓了几件实事:①经讨论,确定了实验课程包括18个实验项目及药物的影响等,其中5项为各学科的保留实验,如生理学课程的诱发脑电实验、药理学的药物半致死量(LD50)测定、病理生理学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②实验室教师与教学辅助人员对上述18个实验进行了多轮的预实验,直至实验方法成熟、可靠和结果可信为止。③组织参加预实验的教师编写实验指导。5对实验课的教师或带教研究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他们在走上讲台前,能熟练地掌握实验操作的要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