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前进中的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2002-08-30 来源:光明日报 王宝贵 仲静 夏书学 我有话说

学院主楼


在广袤的龙江大地,在美丽的松花江畔,有一所新兴的高等职业学院——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它的前身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哈尔滨电力学校,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电力系统专业设置及设备设施非常全面的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58年。多年来,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直接指导与关怀下,在国家电力公司和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的领导和帮助下,不断地发展和完善。1994年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2002年2月5日,学校经省政府批准成为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优越的育人环境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座座高楼错落有致,花园、草坪赏心悦目;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俱乐部、学生公寓等现代化办公、教学、生活场所一应俱全,花园里花团锦簇,绿荫蔽日,处处显现出勃勃生机。学院大力加强现代化教学科研设施建设,先后建成多媒体网络室、计算机房以及现代化设备的语音室,可同时容纳百余人上课。实验楼7100平方米,内有32个设备齐全的实验室、200MW汽轮发电机组全仿真系统、InFi90计算机分散控制系统、变电所仿真系统、物理模拟电厂、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教师正在开发125MW汽轮机发电机组仿真系统、220KV变电站操作培训系统,实验开出率100%。实习工厂6700平方米,承担校内各专业计划规定的实习任务。先进配套的实验实习设施,为实施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创造了良好条件,学院实验、实习设施已超过2000万元。图书馆2300平方米,设有社科、科技阅览室、教师资料室,馆藏图书文献13万册,全部使用微机管理,并配备了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光盘资料检索系统,大大提高了各类资源的利用率,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学生宿舍楼面积10600平方米,室内整洁明亮,设备齐全,管理上已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俱乐部4000平方米,内配有现代化器械的健身房,深受师生欢迎。绿树环抱的14000平方米的体育场,设有田径、足球、篮球、排球4个体育场地,是师生员工室外锻炼的最佳场所。

在建校至今的40多年中,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服务于黑龙江经济建设,随着由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化,学院及时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调整办学思路,适时地提出三个转变:一是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培养能力为主;二是从过去按照学科系统建立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体系转变为按技术应用性建立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三是从过去强调工程设计、研究能力转变为强调技术应用能力,把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到能力培养的主要位置上来。同时提出推行特色教育,探索和构建了能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时代特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学院现设电气动力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和基础部3个系部,有电气运行及控制技术、热能动力设备及控制技术、供用电技术、电厂热力设备运行、通信技术、电子商务、网络建设与管理、电脑广告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9个专业及专业方向。

学院立足黑龙江省,面向全国,依托系统办学优势,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自20世纪80年代初,学院从电力事业现代化需要出发,不断探索符合实际的办学途径,开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办学。1982年,开办了职业中专,1984年开办函授中专,相继又开办了代培及短训班。1996年,学院提出借鉴CBE/DACUM方法,以企校合作为重点,结合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广泛深入地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工作,并与牡丹江第二发电厂、哈尔滨电业局、双鸭山发电厂等九个局厂合作,总计培训一万余人次,取得良好效果。多年来,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严实精勤”的校风享誉黑龙江省电力系统,而“乐教重德,求专善导”的教风、“尊师爱校,勤奋向上”的学风,使学院向电力战线输送了16000余名合格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大部分工作在黑龙江省电力系统,他们在局厂成为生产骨干、管理骨干,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有力领导下,学院从1996年连续7届荣获哈尔滨市劳模和先进集体代表大会“先进单位”,学院党委连续2年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院工会连续3届获“树、创、献”先进集体,院团委连续8年获市红旗团委标兵。2001年学院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学院有4人获全国优秀教师,4人获市劳动模范。

因材施教,全面推进教学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推进,高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需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和加强教学工作,把培养人才作为根本任务,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更新观念,坚持和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教学建设与改革,必须要思想观念先行。学校上至院领导下至普通教师,都始终以“六个坚持”、“六个树立”来统一思想: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树立主动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观念;坚持素质教育的思想,树立人才培养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观念;坚持社会发展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树立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观念;坚持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思想,树立培养创新和创业人才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的观念;坚持终身教育的思想,树立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观念;坚持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全面推进学分制,树立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观念。

突出特色,改革专业设置。高职教育,实行的是以能力为中心,以满足岗位或职业需要导向的素质教育,同大学本科相比,高职的优势所在就是注重能力培养、强调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改革专业设置方向,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是很必要的。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各系部在进行专业建设时,深入进行社会人才需要调查,广泛征求教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们的意见,实施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构建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调对技术领域和服务对象的针对性,使其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并以职业能力分析作为教学、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按社会发展和经济需要构建课程体系,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在制订计划中学院注重按职业岗位要求,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即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课-够用的基础课-必需的公共课入手,借鉴加拿大等国家的CBE(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结合我省我院实际情况,在大量的社会调查和职业岗位群的分析基础上,制定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计划,编排模块式课程结构。高职高专教学计划的编排,不仅仅是对课程设置、教学进程进行的简单计划安排,而是围绕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从社会调查和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着力识别和分解出那些从事岗位(群)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相关的专项能力,然后从理论教学到技能教学,从内部环节到外部环节,从教学软件到教学硬件,对专业教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规划。高职教育培养第一线高等应用人才,学生毕业后,按照就业岗位要求的规定和技术从事职业活动,因此学院把职业岗位的技术和规范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目前,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历史最久的热能动力设备及电气运行两个专业已发展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完整、师资力量雄厚、质量高、规模大、特色鲜明的名牌专业,撑起了哈电院的半壁江山,在全省乃至全国电力系统中享有盛誉。同时结合毕业生就业状况和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新增了通信技术等专业,为学院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以人为本,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从根本意义上讲,任何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努力,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素质和积极性是学校上质量、上水平的根本所在,而对于培养应用性人才这种教育而言,对教师的要求还具有另外一层含义,即要求教师是“双师型”,既具有教师的素质,又具有工程师的素质。多年来,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工程。他们一方面在校内开展“以老带新活动,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素质,一方面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鼓励他们进入高等学府研修,提高硕士比例。还积极推荐中青年教师到电厂进行锻炼,丰富实践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为加强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的师资保证。学院还从生产一线聘请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融入教师队伍,把最新的信息带进了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有力推动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学院还始终坚持教师的听课制度,定期举办教师教案、教学课件评比竞赛。这些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教书育人为宗旨的活动在广大教师中有效地形成爱校敬业的优良教风,并且营造出一个学术气氛浓厚、竞争意识强烈、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学术上水平、学科上一流、学校上层次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了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的提高。目前,学院已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精进,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勇于开拓的教师队伍。

明确目标,努力培养知识和能力并重的人才。电院人充分认识到中职教育跨向高职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21世纪初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构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着重于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目标突出了“技术应用”,这就要求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按技术应用教育特色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职教教学改革应突出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对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在职业学校课程目标中的具体体现。为了使学院培养的人才达到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目标,在教学中,他们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素质教育,努力育出特色人才。

科学的教学内容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因此,学院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开发与组织高职课程与教学。为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而设置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对理论课与技能课、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进行分解与整合,根据每一专项能力及能力要素的要求,选择教学内容,确定课程科目,设计教学模块。以灵活多变应对市场的变化和学生的不同需求。随着学分制的实施,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同时学习相近的两个专业,拓宽就业渠道。基础课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在基础课中贯彻既不盲目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不强枝削杆、区别不同专业删减有别、有度的原则;专业课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彻底打破传统的“三段式”模式,加强课程综合化与技能实训课,强调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和综合性。同时,还改革了学生学业成绩考核办法,在考试的组织形式和题型上进行了大胆革新尝试,突出能力考核,较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的。如实训教学的考核,以操作技能考核为主,辅以问答口试,采取抽签方式对原理图、工艺流程进行考核;项目制作的教学考核,以成品的指标测试考核为主;计算机课的操作、编程的考核集中在机上完成,具体实施设定考核标准;硬件维护等科目采取设置故障让学生排除来考核,根据排除率确定考核成绩;对成绩起决定作用的出勤、作业、产品、综合分析能力,日常学习态度等均计入成绩。

“产、学、研”相结合,教科研喜结硕果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于改革开放和黑龙江省电力行业的实际,注重教学研究与专业学术研究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教师开展具有一定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的专业学术活动,积极倡导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科研教学并举,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近几年来由教师主编、主审和参编的教材共51本正式出版,并有二项科技成果获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科技进步三等奖,其中“光学分光光度剂智能化”获全国电力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科研项目一等奖。目前学院正在承担二项科研项目,同时完成了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重点专业改革项目“电厂热力设备运行”的任务,并承担了国家教育部现代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建设项目“汽轮机设备及运行”。与大庆供电局共同开发研制“供电企业变电运行管理系统”已投入运行。并与哈尔滨市开发区供电局开发了“防窃电、电表误接线培训装置”。2001年,有9位教师通过CAXA大学培训,获得CAXA讲师资格证书,学院被批准为哈尔滨第一家CAXA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并完成8个工种80套中级工技能鉴定试卷,9个工种高级工试卷建设。

管理育人,创办特色教育

多年的办学实践,使电院人深刻体会到,高效的管理、科学的制度、规范的运作是办学成功的主要因素。自1999年起,学院全面实施了工作目标责任制及考核实施办法,年初制定目标,签订责任书,年终依据考核进行奖惩,全面推行目标管理,并将部门考核与人员考核分离,极大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和教书育人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项任务的完成。学院还着手进行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结合学院实际,进行机构调整实行全员聘任合同制。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从精简机构,核定编制入手,在干部任用中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学院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结合群众民主评议,提拔和任免了一批中层干部,并将一批年轻有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人员充实到中层干部岗位,为学院管理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对一般干部和人员实行公开竞争,双向选择和择优聘任,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感,在学院形成了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

服务于学生,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学院工作的重要方面。多年来,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学院的学生工作十分注重抓特点、抓载体:一是强调管理的自主性,即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在学院的学生管理中,学生会发挥着组织和骨干的作用,广大学生主动地参与了学院的各项自我管理活动。他们设立广播站,组织表演,倡导志愿服务活动,举办各种各样的文体比赛,学生主办、主管、唱主角、做主人,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集体的凝聚力大大增强,也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二是以德育为核心,建立各种德育基地,强化德育的开放性。现在已有纪念革命烈士苏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定期举行以爱校爱国、理想前途为主题的演讲比赛、18岁成人宣誓仪式、深入农村社会实践等活动。还与武警部队共建精神文明单位,进行国防教育;三是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发展趋势和学生文化需求决定了校园文化活动发展的空间和发展方向。学院开展积极向上的学术、技术、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增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高其思想素质;组织学生观看和欣赏高雅艺术,提高其审美能力;结合社会实践开展课外科技制作活动,增强学生科技创造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学院十分重视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先后成立了电子、摄影、文学社、书法、球类、棋类等十六个社团组织,支持学生的特长培养。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已成为学院学生工作的特色活动,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帮助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安心完成学业,院团委、学生处等有关部门还想方设法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勤工助学活动,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团委和学生处经与后勤、图书馆等部门协商,为学生提供了多个勤工俭学岗位。学院还专门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对毕业生进行择业观念教育。学院关爱学生,学生热爱学院,形成了团结、祥和、向上的氛围。学院还十分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每班配备专兼职两位班主任,明确提出班主任是学生心理指导教师,并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心理障碍得到了及时、切实的疏导。目前,学院形成了一个由专兼职学生工作干部、班主任、学生干部组成的学生管理及学生思想工作网络。严格的日常管理,细心的思想工作,使学院在育人的路上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以德治校,精神文明建设结硕果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培育“四有”新人为总目标,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突出以德治校,认真做好党建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学院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学院在认真贯彻落实《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国家电力公司双文明单位建设考核细则》的基础上,坚持重在建设和突出特色的原则,在教职员工中深入开展了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评比竞赛和“师风师德”大讨论活动,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了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德育教育系列活动,大大激发了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和爱岗敬业的热情。学院自1990年就以“共建、共育、共提高”的原则与武警哈尔滨市直属大队开展警民共建工作,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积极发挥两个单位的优势,卓有成效地开展创建工作。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院党委要求全院师生做到抓好“三项学习”、“五项建设”和“一项活动”,即:法律知识的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业务知识的学习;校园文化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环境建设,公益事业建设,警民共建工作;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学院团委出台了《学生礼仪道德规范细则》。工会、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在全院范围内定期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班级、文明个人的竞赛评比活动,促进了广大师生文明行为的养成,营造了文明健康的校园氛围,创建了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多次荣获黑龙江省“三育人”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教育工会“树、创、献”先进集体,黑龙江省五四红旗团委,市红旗团委标兵等荣誉称号。2001年,学院荣获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电院人信心百倍

40多年来的办学经历,为电院人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对电院的未来,每一位电院人都信心百倍。在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的关怀和支持下,学院将力争在近5年内,扩大办学规模,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向高职高专教育稳步过渡,深化内部机制改革,继续加强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大力推进优质服务工作,优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创办教育部示范性专业和示范性实训基地为突破口,创办现代化、有特色的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巩固、扩大并提高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的成绩和形象,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创办一流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化、信息化、高科技将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面对历史使命和时代挑战,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将以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精神统揽全局,充分发挥全院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省电力公司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务实创新、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积极创办一流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实现黑龙江省“二次创业、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提供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持。让我们期待着,为实现新世纪的腾飞,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将以崭新的风貌再创辉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