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开学第一天

2002-08-3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

今天,南京有三所大学同时开学,还有一所大学的大三学生正从浦口校区搬往南京校本部。记者到这几所学校采访,三个镜头映入眼帘:

镜头一:研究生雇保姆

某大学研究生宿舍。有的关着门,有的只有一两个人在收拾行李。记者指着空铺问:这些同学都干什么去了?一位女生答:“到家政服务公司找保姆去了。”“找保姆?”记者惊诧地问。“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他们几个都不准备在学校住,到外边租房子,不雇保姆,谁给他们洗衣、做饭?”“家长同意吗?”记者又问。“都是家长的主意,雇保姆帮烧饭、洗衣服,好安心学习,一个月仅400块钱,家长放心,学生省心,多好的事啊!”这个学生显得非常羡慕。

记者旁白: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而不是培养四体不勤、鄙视劳动的精神贵族。这些家长把“费心”当“省心”;学生把“坏事”当“好事”。不能不引起教育界的重视。

镜头二:大学生找帮手

某大学大三学生宿舍,两个月没住人的宿舍里尘土满地。三个学生有的用手机,有的用宿舍电话不停地拨打。“喂,是家政服务公司吗?我是×大学,我想找两名钟点工,就一天时间,一小时10块,请快点到啊!”记者忙问:“你们三个大小伙子,七手八脚自己打扫一下不行吗?”其中一位懒洋洋地说:“坐了一夜的火车累死了。”“是硬座吗?”记者问。“卧铺也没家里睡得安稳啊!”另一位搭腔。“刚换的干净衣服,打扫完宿舍又得重洗,还不够洗衣费呢,不如找钟点工,不就10块钱一小时吗?”

记者旁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还在求学的年轻人,经济上还没有独立,就任意挥霍家长的劳动所得,连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都要雇佣他人。很难想象他们将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会怎么办?

镜头三:父母陪读

听说有不少学生带父母一块来读书。记者便装着找人来到了某大学附近的一幢居民楼。这幢楼里不少住户已经搬迁,旧房专门用来出租。在203室碰到了一位广西籍的学生,她已经是研究生二年级了,父母都已在原单位提前退休,不放心女儿一个人在外,便跟来南京,专门租了一处40平方米的房子,陪女儿读书。此房实际为单室间,一间大点的房子是女儿的寝室,老两口在厨房也搭方便床,白天是饭厅,晚上睡觉。

妈妈先开口说:“我们都已经退休了,在家闲着没事儿,女儿一人在南京,不放心,我们过来帮她做饭,洗衣服,好让她安心学习。”父亲接过话说:“其实这样挺好的,既免去了互相思念的痛苦,又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否则孩子一人在外,我们很不放心。”“天气这么热,房子这么小,能受得了吗?”记者问。“没关系的,只要孩子高兴就行。”夫妻俩异口同声地说。

记者旁白:“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的父母为孩子服务够周到了,但他们忽视了一点,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将来到了工作岗位,怕是无法独立承担某一项工作。实在不宜提倡。

(本报南京8月30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