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工极而韵 紫玉蕴光

2002-09-01 来源:光明日报 冯其庸 我有话说

顾景舟(左)与周桂珍


我分析周桂珍的艺术,具有最明显的两个特色,一个是扎实的功力、严谨的制作,她可以细到毫巅,严到极处。这一方面,可以说她是接受了顾景舟大师的真传;但另一方面,她的艺术,又有以往的紫砂艺人所少有的自由气息,她既可以严守绳墨,又可以不守绳墨。她的严守绳墨是因为艺术的需要,她的不守绳墨也是为艺术的需要,为的是要突破常规,独辟新径。由于前者,她可能无愧地称是顾老的嫡派传人,由于后者,她又可以说是顾老艺术的发展、创新、突破,最后达到超越。顾老曾经深情地对我说,将来能够继承并超越他的是他的得意门生高海庚。他还说他的艺术已经全部传给海庚了。这是1982年9月25日夜在我的书斋里对我说的,同时在场的还有海庚。没有想到海庚于1985年底因病不幸早逝,而顾老这一愿望,竟让海庚的夫人周桂珍来实现了,这是海庚之幸,更是顾老之幸!周桂珍可以说是无负于顾老,无负于海庚!

从1986年到1996年,是周桂珍最艰难的10年,但也是她艺术上拼搏猛进创造了许多奇迹的10年。在这段时间里,她创作了大量的精品,从而奠定了她在当代紫砂事业上的崇高地位和砂壶藏家对她牢不可破的信心。她的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永远是稳定的,不管国际市场如何起落,她的壶始终受到藏家的珍视。这里没有任何操作的因素,完全是由于她严谨的创作态度、不断变化前进的高超的技术和艺术,以及她对收藏者的强烈的责任感。

1996年到现在,周桂珍又实现了她的特大飞跃。她创作了掇圆壶、半月壶、如意壶、登柏寿壶、大之泉壶等名作。她的大之泉壶原是高海庚的设计,10多年后周桂珍完成了这把壶的创作。它既是与海庚合作的继续,更具有大胆创新的意义。壶身采取“之”字形,这已经颇新奇别致了,更妙的是壶身外观是一股涌泉,泉浪末梢倒卷成壶把。自壶嘴到壶把的一条大斜线,统贯全局,令人感到此壶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壶嘴壶身壶把浑然一体相连,无迹可求。无雕琢气,无匠气,线条运用得如此大胆,如此奔放流畅,实在令人称奇!这把壶从工艺上来说,是极其严谨的,从风格上来说,又是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是严谨与奔放相结合、静穆与抒情相结合的无上妙品,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前不久,她又创作了一个奇迹,实现了又一次的飞跃。这就是玉匏提梁壶(见左图)的创作。这把玉匏提梁壶的造型取自然形态的大葫芦,壶身丰硕饱满,提梁取三叉形藤蔓,而不是纯自然形态。它的加工手法与壶身一致,壶盖取葫芦顶部平剖,壶摘即取葫芦的蒂蔓,壶嘴微弯,如一截短藤。综观整体,使你感到这是一件艺术品而不是真正的葫芦。正是由于这些匠心独运的手法和艺术处理,才使这件作品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妙境。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在神韵,书画艺术是如此,紫砂艺术也是如此。工艺美术大师周桂珍的艺术最突出处,就在“工极而韵,紫玉蕴光”,就在让你得味外之味、意外之意!就在让你感到她的作品百看不厌,就在让你感到她的作品有无尽的内涵!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本文有删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