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闪盘市场“洗牌”在即

2002-09-0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高赛 我有话说

进入9月以来,国内的闪盘市场异常热闹,一些小品牌纷纷将16M闪盘的价格降到百元以内,但掌握闪盘核心技术的一些企业却没有参战。有市场分析家说,这场价格战后,国内的闪盘市场就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候了。

技术缺乏导致低层次竞争

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闪盘品牌数量由原来的朗科一家暴增至现在的100余家。大部分无长远发展计划、无技术支持、无渠道支持的“三无”小品牌为求生存,不得不采取了低价格策略。

据了解,尽管国内闪盘品牌多达百余家,但真正拥有核心技术,能在控制芯片基础上自主研发Flash存储与控制软件的厂商却只有朗科一家。其余厂商98%的产品或者主要部件是贴牌的。这就造成了闪存盘市场长期以来千“盘”一面的局面。但在朗科双启动优盘支持USB-HDD(硬盘)、USB-FDD(软盘)双重启动等特殊功能的应用上,海外厂商一直未能攻克模拟软盘启动的难题,所以该款产品问世至今已经11个月,国内还没有出现同类的贴牌产品。

在技术缺乏的情况下,各品牌之间的竞争也就不得不停留在价格层面上的竞争,这种故事在国内其他产业也曾频频上演。例如国内的彩电行业,在核心技术被国外上流厂商掌握的情况下,只能依靠价格战来争夺市场,最终全行业亏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技术创新,直到一些企业推出了高端产品背投彩电和等离子彩电,才扭转了全行业亏损的局面。这个事例充分说明了在以技术为主导的IT行业里,需要技术创新。脱离技术支持的价格战,说到底只是迫于生存的低层次的竞争。

价格战牺牲了什么

由于小品牌在市场份额上毫无优势,因而不能凭借大规模采购来降低成本。那么,这些中小型厂商降价后如何保证企业的合理利润?换句话说,降价的真正意图何在?

自从闪盘问世以来,整个市场已经经历过2次大的降价,总体降幅超过70%,可以说闪盘的利润已经缩减到维持一个品牌正常的技术研发和市场维护的水平。毫无疑问,再降价意味着将牺牲产品的服务。一方面,因为没有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低,品牌认知度也很低,小品牌为了眼前暂时的生存,不得已才降价。另一方面,闪盘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并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可以执行,这就为一些贴牌芯片大开方便之门。以牺牲品质为代价换来的低成本是部分中小品牌降价的真正原因所在。不少低价劣质闪存盘不仅在使用过程中问题百出,使用寿命也完全不是众口一词的“100万次”。

此外,目前市面上还出现了一些采用从非正规渠道进来芯片、甚至二手芯片的闪存盘,更为低价产品的质量蒙上了一层阴影。

笔者自朗科公司了解到,一款合格的芯片不仅要通过来料测试与研发部的测试,在设计样机检测、小批量试产检测、工程样机检测、品管部检测、用户试用等过程中也要全部过关。特别是用户试用阶段,厂商可以根据用户的建议及时修改控制芯片中嵌入式软件的程序,使之方便易用,并且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在这方面,外包芯片通常很难严格执行,部分外包芯片能够低成本进口,给用户带来实惠的同时也留下了质量的隐患。

恶性降价最终将导致企业出局

从取代软盘软驱的角度讲,现在主流的产品是双启动型16M闪盘。如16M朗科闪盘的市场零售价是169元,比软驱的价格高出几十元,但使用寿命、读写速度、容量却是软盘的十几倍,因此闪存盘取代软驱软盘在性价比上已经足够。

另一方面,由于多媒体等大容量文件的出现,人们对大容量移动存储的需求不断增长。现在的闪存盘虽然容量有达到2G的,但由于USB 1.1传输速率1.2MB/S的限制,大容量的实际使用意义就大为减少,而且实际情况是,读写速度通常还与电脑配置有关,只有600KB/S、500KB/S,这也成为闪存盘向高容量时代迈进的一个瓶颈。

因此,一些富有前瞻性的厂商想到的不是通过降价,而是通过提高闪存盘读写速度上的突破,来推动闪存盘跨入到高容量时代。

一些中小品牌不计成本的价格战,不仅是牺牲了用户的利益,企业也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走得更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