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乘风破浪正当时

2002-09-0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陈续 我有话说

8月18日是星期天,安徽华星集团的职工们一大早就聚集在公司门口,赶来为即将返校的合肥工业大学博士生暑期服务团的师生送行,集团董事长庆祖森拉着合工大师生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你们为厂里解决了大问题,盼望你们明年再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师生把论文写在产品上、把课题做在企业中,围绕国家急需搞创新,已成为合工大科研工作不变的主旋律。

论文“写在产品上”

合肥工业大学每年有数百项科研成果产生,如何更快、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工大上下密切关注的大事。学校详尽制定了有关政策,鼓励教师和科技人员跟踪企业需求做课题,把论文“写在产品上”。为了解决煤矿井下的运输安全问题,学校科研部门多次组织有关专家深入矿井实地调研,认真分析了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技术缺陷,经过课题攻关,研制出“KJ15井下机车运输监控系统”和“HJ04铁道连锁系统”,投入使用后很快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两套系统在安徽、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已被广泛应用,每年为企业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

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合工大特别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提高转化效率。2000年,合工大两项科研成果经过专利申请后,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芜湖恒鑫集团共同组成“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安徽高校“第一股”,在壮大学校科研实力的同时,也探索出产学研结合的新路。现在,合工大已经与一百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固经常的产学研联系,并与20多家企业联合成立了工程技术中心和产品研发中心,使学校优秀的科技人才资源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得到紧密结合。

课题“做到企业里”

合工大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关键一条在于他们始终坚持把课题“做到车间里”。铜陵三佳集团原是一家县办的小模具厂,技术和工艺都十分落后。工大的科研人员针对该厂的特点研制出的“塑料型材挤出成形模具CAD系统”,显著提高了基础模具的设计水平和可靠性,设备效率也在原有基础上一下提高5倍,同时节约出模成本20%以上。厂家应用该系统后,生产规模以每年10倍的速度迅速扩张,产品已占国产模具市场的50%。

运用科研优势帮助企业发展,合工大并不只做“锦上添花”的事。2001年,山西一家濒临倒闭的军工企业慕名找上门来寻求帮助,学校立刻派出专家到厂里,并专门为这家厂研制了一条“柔性制造装配线”,项目投产后,组装生产的汽车后轿供不应求,一汽、二汽等著名厂家闻名前来,也要求上这样的装配线。“量身打造”的项目成果、贴近企业的技术服务,使合工大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每年工大都有数百项成果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

创新“瞄在急需上”

作为国内颇具实力的工科院校,合工大每年投入各类科研经费已排在了全国高校的前50位,但在组织科研攻关、进行技术和知识创新当中,却很少是靠“拍脑门”凭兴趣干事,而是把目光紧紧地盯在国家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上。马鞍山钢铁公司是我国著名的轮毂钢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检测手段不完备,生产的轮毂不但滞销,国家每年还得花外汇进口国外产品。为了攻下这一重大技改难题,合工大迅速组织了多名博士生导师参加的课题组,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密切配合下,终于研制出了国内首创的“车轮半成品尺寸自动检测线”,同时还开辟了“大位移在线检测”的新研究领域,使我国在这一技术上迅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自动检测线投入使用后,马钢的轮毂质量大幅提高,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需要,还打入了国际市场,填补了我国火车轮毂出口的空白。

“急国家之所急、研企业之所需”的科研路子,使工大的科研工作搞得红红火火。仅“九五”期间,工大就承担了安徽省科技攻关工业类项目总数的36%,所占的总经费达35%,在圆满完成攻关任务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