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何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2002-09-1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陈思 我有话说

日前,中国科协启动《全民科学素质计划》,目标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之际(2049年),使18岁以上的全体公民达到预期的科学素质。

然而,几乎与此同时,《生活时报》报道了一件怪事儿:辽宁省河城市有一棵柳树上长出了蘑菇,于是被奉为“仙树”,引得当地男女老少竞相朝拜。

两相对比,让人不禁发问:公民科学素质怎样才能提高?

“科学素质”包括哪些内容

“科学素质”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以及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

对于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孰轻孰重的问题,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副部长王慧梅谈了她的看法。王慧梅认为,科学知识是基础,它很重要,同时也不能忽视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科普就是单纯普及科学知识,而忽视了科学精神的培养。同时又有另一种观点,片面强调后者的重要性,这有些矫枉过正。应该说,两者是并行不悖的。但就目前来看,应略侧重科学知识这一方面。因为知识是基础,只有具有一定科学知识,才能逐渐形成其他能力。人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接触到一些科学家的生平及其进行实验的过程。这其中已经涵盖了科学家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论。

中国科协科普研究所外国科普研究室李大光主任认为,科学精神与一个国家的文化相关。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但是在文化中的科学因素并不是很多。应该让科学的元素更多地进入文化中去。科学精神应该是,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也是科普中重要的内容。但它不是空的东西,必须首先掌握科学知识、科学事实,才能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影响科学素质的四个主要因素

李大光说,科学素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之一,它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科学技术教育。以前科技教育从初中才有,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等。这样,初中以下的孩子就不能接触到科学知识。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改革。现在科技教育的受教育年龄已经开始降低,教育范围已经扩展到小学。

第二个因素就是经济。没有发达的经济,一些科技产品、科技信息就无法通过一定的设施传播到老百姓那里。

第三个因素是媒体。媒体关系到科技信息的传播和流动。媒体的传播又与它的覆盖面有关。如果很少有人参与到媒体交流中,科学素质是无法提高的。

第四个是科技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参观科技馆,观看图片、文字,以及自己动手操作,了解科学基本原理。以上几个因素是分不开的,任何一个方面做得不够,都不能使公民素质得到很好的提高。

提高科学素质要靠科普

科学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科教兴国的战略将科学技术提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科普就显得十分迫切。

首先,从教育领域来说,文理分科带有很大的弊端,它在很大程度上把科学这一完整的体系给分割开了。科学应该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体,片面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造成学生素质发展的不均衡。

现在实行综合考试,有利于改善这种状况,使学生形成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

其次,应该在一些大学开设科技传播专业,培养科技传播的人才,提供科技方面的社会服务。

第三,要注意启发式教育。不能只重科学知识结果本身而忽视研究过程。教育应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能力,而不是一种升学手段。应鼓励受教育者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培养科学精神。

从政府部门来说,应设计科普纲要。现在我国已开始启动《全民科学素质计划》,要在2049年使18岁以上的全体公民达到预期的科学素质。此外,媒体应再加强宣传力度。现在,电视科普节目多从国外引进,应多一些国内的科普节目、自然科学节目。报纸的科普覆盖面也不够大,会从网上获取信息者更是寥寥。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只有极少的科学家参与科普。国家应采取鼓励政策,如鼓励私人投资科普、鼓励社会集资投资科普,把科普办成文化产业,让科学家多参与科普工作。

当然,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推进科普工作中会遇到一些困难。科普工作量大面广,在做“人”的工作上很不容易,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经费的缺乏、科普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欠缺等都影响着科普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仍要努力把科普工作推进下去。

科学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科普是个庞大的工程,它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早日达到提高全民素质的目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