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学

经济访谈
2002-09-1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高鸿业:1921年生于江苏。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记者:现在中国的经济学家非常多,经济学研究也很红火。作为首次把萨缪尔森经济学翻译到中国的学者,长期以来你对西方经济学颇有研究,对各种经济学流派也深有了解,你认为目前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学?

高鸿业: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经济学都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西方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这两种经济理论有着原则性的不一致。我们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但由于在市场经济这一点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共同点,所以还要把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加以借鉴。

记者:请谈谈你这种想法的现实可能性。

高鸿业:一是我们现在有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可以客观地研究西方经济学,二是现在有了一些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时又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学者,使两种理论有了沟通的可能。三是这两种理论虽有对立的成分,但并非完全对立。比如马克思主义说资本主义生产是无政府状态的,西方信息经济学认为由于信息不完全,供求不平衡就会产生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增加了具体的事例,从而进一步对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观点加以注解。这说明两种理论有可以沟通的地方。事实上我们已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部分地吸收了西方经济学的有用之处,比如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就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经济学中的政策和手段。同样,西方经济学也部分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关于社会保障和失业救助方面的思想,为他们所用。西方社会还把马克思的《资本论》列为对人类有巨大影响的著作,重视《资本论》的实践意义。

记者:要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西方经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你认为困难何在?

高鸿业:一种理论要被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有的甚至需要几十年,科斯的产权理论早在二战前就提出了,但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才被接受;凯恩斯的理论接受得算快的,但也用了20多年,刚开始提出时还被美国总统胡佛称为“共产主义的凯恩斯主义”。由于两种理论长期隔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这两种理论要接受对方都很困难。中国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吸收西方经济学思想的经济学如能成功,那么中国就对经济理论的发展就作出了有益尝试。

记者:从现实来看,在建立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吸收西方经济学思想的理论中有何不良倾向?

高鸿业:现在有人走入西方经济学中市场经济的极端,认为市场经济是万能的,这在两个方面有负面作用。

从意识形态上看,如果市场决定一切,个人利益最大化,会导致道德水平下降,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诚信锐减,假冒伪劣等市场欺诈现象层出不穷;再如有人认为市场决定一切,国有企业迟早要在市场中卖光,就影响了国企职工和领导改革的积极性和凝聚力,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国有企业不改革。

从市场实际运行上看,市场经济也并非万能的。像前苏联的“休克疗法”,要让市场来解决一切问题,其结果也并不是药到病除。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世界货币基金组织要按“华盛顿共识”完全由市场来解决,结果使得危机加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