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实事求是的楷模 与时俱进的典范

2002-09-19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执笔:吴元梁、李涛 我有话说

内容提要

江泽民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回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所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

江泽民同志深刻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重大的根本问题。这是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认真学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对于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简称《专题摘编》)的出版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认真学习《专题摘编》,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对于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回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所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论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在分析新形势、回答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过程中进行理论创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系统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在实践中坚持、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大历史功绩,也是《专题摘编》的一个重要内容。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经过十年实践检验而为亿万人民所认识和接受的科学理论,是指引我们继续前进的旗帜。199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全面总结改革开放十四年伟大实践的基本经验时强调,我们党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胜利,根本原因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并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号召全党,要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集中论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及其指导意义。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江泽民同志认为,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作出这个决策,表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她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世界和时代特征作出新的科学判断;她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一体系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同时又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在当代中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是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实践已经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我们党付出巨大代价获得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科学总结,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是我们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近十三亿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当代中国,有了这面旗帜,有了这个精神支柱,有了这个主心骨,一个拥有6600多万党员的大党才会有更加坚强的战斗力,一个拥有近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才会有更加强大的凝聚力。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这个“高举”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不能是形式主义的“高举”,而必须是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用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观察问题、科学分析问题,不断总结新经验、开创新局面的高举。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方面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全面系统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特别是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按照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战略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我国国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按照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按照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坚定不移地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按照邓小平关于时代特征的科学分析,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按照邓小平理论,加强党的建设、军队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专题摘编》中所列二十五个方面都是这种光辉榜样的生动体现。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专题摘编》的又一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从不同角度深刻论述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把握了这个精髓,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把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联系及其科学体系。江泽民同志认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当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践出发,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的作风建设中具有第一位的重要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始终兴旺发达。我们党能不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决定着党的前途和命运,也决定着中国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标准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因此,江泽民同志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问题看作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江泽民同志还针对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过程中提出的若干思想理论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论述和发挥。他指出,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要达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革命热情和求实精神、科学态度的统一。达到这样的水平很不容易,但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这样来要求自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不解放思想,教条主义盛行,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脱离实际,脱离亿万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也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全党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的、实践的、发展的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革命的创造性,不断研究和解决新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理论是什么?理论就是对实践的总结。一切科学的理论,总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指导实践,同时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样,毛泽东思想是这样,邓小平理论也是这样。因而他一再强调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经验的极端重要性。他认为,实践在发展,改革在深化,社会在前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一以贯之。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同样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不断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引导我国社会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分析新形势、回答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永葆马克思主义的青春与活力。这是《专题摘编》中特别恢宏和振奋人心的内容。

江泽民同志从民族进步和国家兴旺的角度反复阐述创新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她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邓小平都是理论创新的伟大典范。江泽民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是江泽民同志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所作出的科学论断。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既是由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决定的,也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科学性决定的,更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的。理论创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二十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与我们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分不开的。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是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一切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下进行的。现在,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新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全党同志庄严的历史责任。

江泽民同志不仅在思想理论上大力倡导、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而且在实践上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树立了伟大的楷模;不仅在实践中善于坚持和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而且善于总结经验并从中提炼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继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比如,江泽民同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理论;提出并科学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出并科学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的理论,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丰富和发展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丰富和发展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等等。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江泽民同志经过多年思考,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深刻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重大的根本问题。这是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