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共产党派来的教授”

2002-09-2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海磬 我有话说

祖祖辈辈靠种莜麦、土豆为生的张北县坝上农民怎么也没有想到,短短几年,他们就通过种植白菜、萝卜等平原蔬菜,过上了富足生活。这里的农民常念叨,是杨福存教授和河北农大的老师们,让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他让我们知道了啥叫科学种田”

被坝上农民常挂在嘴边的杨福存,是共产党员、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的教授。1991年,51岁的他作为国家“八七”重点攻关课题——“高寒半干旱地区低投入农牧业经营发展体系研究”的主持人之一,来到河北张北县坝上。调查中,他发现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当地农民长期以种植莜麦和土豆为主,经济效益差,生活贫困。当时,杨福存的内心极度不安。“我生在农村,又是学农的。看到这儿的老百姓比较贫困,深感他们需要科技人员。我决定留下,发挥自己的作用。”

从此,杨福存把帮助坝上农民早日脱贫致富看成是自己份内的事。经过实地考察,他得出结论:坝上夏天气温较低,107天的无霜期,只能种一季庄稼,但如果发展喜凉蔬菜种植,利用与平原地区的季节差实现错季供应,肯定能卖出好价钱。于是他决定引种大白菜、萝卜等平原喜凉蔬菜。

然而,引种的大白菜当年就抽苔开了花。面对失败,杨福存没有灰心,他查阅了大量资料,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1993年成功引种了韩国的“春夏王”大白菜。1994年,他扩大了试验范围。到1995年,根据不同品种蔬菜对气温的感应及生长情况,筛选培育出适合坝上种植的十几种国内外蔬菜品种。

徐家村村民王俊云回忆说:“以前我们没种过菜,也不会种。杨老师手把手教我们怎么施肥、怎么播种,出苗后怎样防治病虫害。从种到收都是杨老师指导,他让我们知道了啥叫科学种田。”

“我们的房子是靠种菜盖起来的”

徐家村种的大白菜当年就使人均增收200元,每亩收入2000多元。杨福存的科研成果,终于得到农民的认可。1997年,徐家村周围的几个村都开始种蔬菜,后来扩展到包括张家口的4个县、承德的丰宁、内蒙古的宝昌等十多个县。到2000年,喜凉蔬菜的累计推广面积已达70多万亩,并形成了以大白菜、萝卜、圆白菜为主体,以绿菜花、莴笋、西葫芦等名优细菜为辅的种植格局。

村民刘永发告诉记者:“杨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好处,我们村的摩托车、彩电都是通过种菜买的,房子是靠种菜盖起来的。以前住的是土房,现在好多人都住上了瓦房,百分之九十的农户还装了电话。我去年种了7亩菜,总收入24000元,今年又种了10亩蔬菜。”

可观的经济效益大大激发了当地农民学习科技的积极性。现在一听说杨老师要讲课,村民们就从四面八方赶来听课,有的要赶几十里路;屋里挤不下,窗户里也伸进了脑袋。杨福存因此更忙了,他常常在一个培训点讲完课,马上骑车赶往另一个村去了解情况。

坝上老百姓说,杨老师的时间不是以天来计算的,而是以小时、分钟来计算的。一年要在坝上工作300多天的杨福存总是比当地村民起得还早,他每天都要到地里查看各户蔬菜的生长情况;他经常走乡串户,传授技术。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当地群众感动地说:“他是共产党派来的教授。”

“他心里想的尽是我们老百姓”

4000多个日日夜夜,杨福存为了坝上百姓,付出的不仅仅是辛苦。当地农民很动情地告诉记者,杨福存心里想的尽是坝上的老百姓,但对自己的家里却欠了许多。

一年春天,杨福存的妻子生病住进了医院,当时正是蔬菜播种的季节。人在病床前,杨福存的心却惦着坝上。没等妻子病愈出院,他就登上了去坝上的火车。1998年,在赴张北抗震救灾慰问期间,杨福存接到父亲病危的电话,等慰问完赶回家时,老父亲已不省人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来,杨福存主持的项目先后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项,他本人也被评为河北省专业科技人材。然而,最让杨福存开心的,还是老百姓依靠科技走上了致富路。日前,在回顾这10多年在坝上的经历时,他向记者坦诚心曲:“看到老百姓科技种田的水平提高了,生活富裕了,听到他们把我们称为‘共产党派来的教授’,我就觉得自己实现了一个老知识分子、一个老党员的人生价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