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力繁荣地方哲学社会科学

领导干部论坛
2002-09-21 来源:光明日报 申维辰 我有话说

去年八月以来,江泽民总书记就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问题连续发表了三次重要讲话。讲话从治党兴国、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要求,是指导新世纪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全面贯彻落实,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推动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一、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确保地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

江总书记指出:“是否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推动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把握这一根本尺度,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地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沿着正确的理论方向、政治方向和科研方向发展前进。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江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和繁荣地方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确保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主导作用,而且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当代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发展和繁荣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确立什么样的价值取向至关重要。必须明确,我们要建设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既是我们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其最基本的价值目标。离开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繁荣和发展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为实践服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推动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一条基本准则。贯彻这条准则,一要立足地方,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二要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注重对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三要着眼于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加强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在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价值。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坚持做人、做事、做学问相统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学风正、学问深的社科队伍,决定着一个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的兴衰成败。江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严谨而不保守,活跃而不轻浮,锐意进取而不哗众取宠,追求真理而不追逐名利。做人、做事、做学问相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有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扎扎实实地做学问,才能成为一名对祖国和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牢记江总书记的教导,在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统一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二、坚持“三兼顾、三为主”,积极探索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之路

地方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履行“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神圣职责的过程中,还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特殊使命。一般来讲,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功能有四项:决策服务、智力支持、理论创新、文化整合。这四项功能决定了地方哲学社会科学主要任务目标的定位是:为地方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协调发展服务。如何实现这一任务目标,推动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我们在实践中感到,必须从地方的实际出发,坚持“三兼顾、三为主”的原则,才会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之路。

第一,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兼顾,以应用理论研究为主,在应用理论研究上求突破。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理论研究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二者在实践——认识——实践的辩证运动中担负着不同的功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二者在研究对象、方法、内容等方面各有不同,但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都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并服务于这一伟大实践。另一个方面,从中央和地方社科研究资源、力量分布的情况,历史形成的研究格局和现实发挥作用的情况来看,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确立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理论研究兼顾,以应用理论研究为主的科研路径,既符合比较优势原则,有利于社科资源的优化配置,又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社科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推动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必须坚持以应用理论研究为主。

第二,坚持历史问题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兼顾,以现实问题研究为主,在现实问题研究上求突破。研究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说到底是为现实服务的。因此,在把二者兼顾起来的同时,要以现实问题研究为主,力求在现实问题研究上求得突破。主要应抓住四条:一是指导思想上要明确以现实问题研究为主,把现实问题研究作为主攻目标;二是学科建设上要打破条条框框,从实际需要出发,加强与现实问题研究相关的应用理论研究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学科的建设,保证把现实问题研究落实到学科建设上;三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规划选题上,要优先考虑现实问题方面的研究课题;四是在研究力量和资金投入上要向现实问题研究倾斜,集中有限的人、财、物资源和社科理论信息资源,联合攻关,重点突破。

第三,坚持全国共性问题研究与本省个性问题研究兼顾,以本省个性问题研究为主,在个性问题研究上求突破。我们可以从全国共性问题的研究中获取解决本省个性问题的有益启示,亦可以在研究解决本省个性问题的过程中为全国共性问题的研究解决提供参考,通过对共性问题的研究进一步认识个性,通过对个性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把握共性,这是其一。其二,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众多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中要作出正确的选择。要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把涉及应用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本省个性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其三,要对个性问题心中有数。其四,必须从众多的个性问题中筛选出那些对本省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未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来作为研究的重点。

三、坚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地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机制的创新

发展和繁荣地方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五个高度重视”和“五点希望”,并以“五个高度重视”和“五点希望”为总要求,着力抓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机制的创新,用合理、高效、创新的机制来保证“五个高度重视”和“五点希望”落到实处。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建立在依靠合理、高效、创新发展的机制上来。所谓合理,就是符合事物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规律,使事物保持稳定、有序运动,并能与其发展环境积极适应、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所谓高效,就是按照经济原则实现物质、信息和能量的有效交换,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所谓创新,就是事物本身具有不断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和活力,能够及时实现调整、完善、更新。基于上述认识,一个好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机制,一定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符合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一定是能够使哲学社会科学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的,也一定是能够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和充满活力的。

其次,要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改革创新,构建、完善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具体运行机制。必须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创新发展机制。要加强党委、政府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领导,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不断改进科研管理,进一步加大投入,拓宽渠道,提倡企业、社会助科研、办科研,努力形成一个坚持正确方向、适应市场需求、符合社科研究规律的引导机制。要加快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需求及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学科建设,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加强改进学术交流,建立完善评价和奖励制度,努力形成一个鼓励探索、推动创新的激励机制。要大力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努力形成一个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调动社科工作者积极性的竞争机制。要建立科研部门与领导机关、研究者与决策者之间的经常性沟通渠道,加强产、学、研联合,努力形成一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智力供给的应用机制。通过建立这些具体的工作运行机制,从而构建起一个合理、高效、创新的发展机制,推动地方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向前发展。

再次,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哲学社会科学良好发展机制的形成和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没有各级党委、政府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视,没有全社会哲学社会科学意识的增强和尊重哲学社会科学风气的形成,没有宽松的政治文化环境,没有足够的投入,再好的机制也难以发挥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一定要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要求,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大力支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使之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系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