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智慧与汗水结晶在科学的春天

2002-09-2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燕琦 我有话说

在我国化学工程的工业结晶领域里,许多国家重大的科技攻关项目和技术推广项目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王静康的名字密不可分。她长期致力于新型工业结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先后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大型结晶实验基地和我国第一个“医药结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为使我国医药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965年,作为天津大学毕业的第一批研究生,王静康和30多名同学一起,响应祖国的召唤,奔赴了大西南支援三线建设。20世纪80年代,正值我国科学的春天来临之际,与同时代众多的科学工作者一样,她一心渴望着将动乱年代失去的时间夺回来,实现自己年轻时的理想,完成父亲的夙愿,为祖国腾飞作出更大的贡献。1980年,王静康参加了当时是“六五”攻关课题的“青海盐湖钾盐生产系统工程”,从此她便与工业结晶研究领域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静康教授先后承担过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的重点攻关项目并屡获大奖。1985年,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三等奖;199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由王静康教授承担的每一个科研项目几乎都获过奖,因而人们称她为获奖专业户。王静康教授所承担的每一个重大的攻关和推广项目都是由基础研究开始直到完成产业化,而每一次产业化都是一次开车成功。为了获得第一手的数据,每次工厂试车,她都亲临第一线,20多个省市的40多个工矿企业都留下过她的足迹。20年来,她先后完成结晶研究与开发项目46项,新增产值8.8亿元;为大型化工、医药企业设计了16条具有领先水平的新型工业结晶生产线,每年净增效益超过亿元。在科研项目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王静康教授还完成论文62篇,撰写有关“结晶”与“化工设计”的论著逾百万字,培养研究生30余名。

为了运用世界一流的高新结晶技术发展我国的医药工业,王静康教授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汗水。化学实验中常有一些对身体具有不良影响的化学品,她长期不顾毒副作用亲自操作。王静康教授的同事们常常看到她做起实验来废寝忘食,昼夜工作在实验室里。她经常说:“心中装着党和人民的利益,工作就有了动力,就有了战胜困难的无穷力量,自己也尽了一份党员科学家的责任。”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往往蕴涵着来自家庭的支持。王静康的丈夫许锡恩也是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1998年,正值王静康教授花费了一年多心血筹办的国内第一次国际结晶会议召开之际,她的丈夫病情恶化,医院都已经下了病危通知。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夫妻,这时候最需要她时刻陪伴。此刻,是丈夫给予了她巨大的支持和力量,许锡恩从昏迷中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快去,我会照顾自己,开好国际会议是你的责任。”在整个国际会议期间,王静康教授作为组委会主席,白天要坚守岗位主持会议,晚上要去医院陪伴丈夫。

王静康教授为国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因而也获得了党和人民所给予的荣誉。1996年,获得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称号;199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8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天津市优秀教师等荣誉;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被评为天津市级优秀共产党员。

几十年来,王静康教授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既是一名科学家,又是一名共产党员,自觉地承担起一名党员科学家所应肩负的科教兴国的使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