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火炮点睛

2002-09-2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志伟通讯员 刘程、贺建新 我有话说

一位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科技将军,却在炮火硝烟中穿梭了近40个年头。

从迫击炮、加农炮到高射炮、火箭炮,从陆地火炮到海洋舰炮,再到飞机航炮,闫章更为建立我国自己的常规兵器试验理论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他先后获得19项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0年11月,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通令,为他荣记一等功。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华山脚下的中国华阴兵器试验中心,见到了依旧在炮火硝烟中忙碌的技术少将闫章更。

挑战权威,自主创建中国特色射表技术新体系

火炮是现代战争中实施火力攻击的基本单位。炮弹出膛后,风力、温度、气压等诸多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都可能使落弹点与攻击目标“谬之千里”。用以校正火炮弹道、保障其在复杂环境中准确实施打击的射表是火炮技术的核心,被称为火炮的眼睛。

70年代初,闫章更承担了试验中心的第一个正式射表编制任务。

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试验数据和我国一直沿用外国资料中的三个评定标准发生了矛盾,按此标准,闫章更的射表无疑是错误的。

经过反复的核对与验证,闫章更终于发现问题所在,他以厚实的数学基础推导了“三个评定标准”在理论上的错误,并撰写出三篇论文和一份报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自己的新观点。

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要否定统治我国常规兵器靶场十余年、由外国专家制定的射表标准,一些靶场专家瞪大了双眼。争论持续一年零七个月后,上级最后另调来200发弹药到另一试验场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与闫章更事先拟定的射表数据完全一致!

一次次的攻关,闫章更和战友们终于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应用新型雷达的火炮射表技术,并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射表技术专著,形成了我国射表技术的理论体系,彻底结束了我国使用国外射表技术长达30多年的历史。

挑战自我,拓展常规兵器试验技术新领域

现代兵器日趋向制导化方向发展,由于造价昂贵,小样本试验技术已经成为兵器试验鉴定技术的发展趋势。

这一难题涉及现代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分布函数、线性化理论、应用统计学等基础学科和前沿学术领域。在中科院,一位学者语重心长地告诉闫章更:这些东西搞不清楚就进行不下去,国内外多少专家致力这一领域的研究,都因为综合性太强、涉及大量的数学模型计算而半途而废。

闫章更依然自信:“我就是学数学出身的,我怕啥!”

这一课题耗费了他整整20年的业余时间。

在艰苦的攻关中,闫章更带领课题组相继突破了点估计统计量分布、检验中枢轴量分布、建立精确的点估计法等重大难题。1998年,他运用现代计算机模拟技术、线性化理论和误差传递理论圆满解决了这一困扰常规靶场20多年的国际性难题,为计算摧毁一个目标的最低用弹量、提高首发命中率、分析射击效率、制定有效的作战方案提供了基础数据。

不久,该成果被编入导弹鉴定试验教材。1999年,这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与时俱进,向世界常规兵器试验高新技术前沿冲击

必须将射表模型与火控弹道模型统一起来,并在二者的最佳结合点上寻找突破,给常规兵器插上智能化的翅膀!海湾战争后,常规兵器的智能化成为闫章更关注的首要问题。

闫章更了解到,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一种被称之为“4D”的射表弹道模型。他决心自主开发,建立一种比“4D”更先进的模型,使我国射表编拟技术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实现这一目标,难题有两个:一是求解新的射表弹道模型涉及的近10个空气动力参数;二是必须对此模型在理论上进行评估。

提取空气动力参数,闫章更首先想到了用“实弹自由飞纸靶”试验技术。他已在几年前就开始了这项国际领先技术的基础试验和研究工作。1989年,基地获悉国外实弹自由飞纸靶试验技术取得突破,派闫章更等人出国考察。可是,当他们赶到某国时,这个国家却突然撕毁协议,对我进行技术封锁。闫章更的民族自尊心被深深刺痛了。

“你们能封锁技术,却封锁不了中国人的创造力!”

数载心血,几经周折。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两个课题相继取得突破——

他带领课题组攻克的实弹自由飞纸靶技术,不仅解决了射表编拟所需气动参数的提取问题,为新射表模型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且解决了新中国常规兵器靶场成立以来一直致力解决的弹丸飞行稳定因子提取等4个难题,有力推进了常规兵器试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获得1995年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模型评估研究方面,根据实弹自由飞纸靶试验提供的资料,闫章更带领的课题组,建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射表弹道模型。该模型可成功运用于火控系统,不仅满足了现代化战争对射表的要求,而且精度相同的条件下比国际流行的模型解算速度快40%。这一成果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雷达的应用、纸靶技术的成功和新的射表模型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射表编拟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