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技术创新:企业走在前

2002-09-3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邓海云通讯员 苗军平 我有话说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我国企业在自己的家门口就直接面临与世界一流强手的对抗。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0多家进入中国,他们中已有不少直接把企业和研发中心设在了中国。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企业装备和产品的技术来源与发展还主要依靠科研院所,开发与生产严重脱节,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从199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技术创新工程”。

企业技术中心发展迅速

为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与创新的主体,国家制定了有关鼓励政策,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几年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已达289家,省市认定技术中心已超过2000家,520户国家重点企业中的工业企业已基本建立了技术中心,技术中心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组织保障。

仅在2000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共开发新技术、新产品15212项,获得专利授权2360件,技术开发支出353亿元,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256亿元,新产品实现利税402亿元。

昆明船舶设备集团公司以技术中心为核心建立了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在烟草机械、自动化物流系统等方面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由他们自主创新的烟草制丝成套设备先后为国内160多家烟厂提供了近万台单机、六十多套整线,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他们研发的LGV激光导引搬运车以及自动化物流系统达到了当今国际先进水平,已在海尔集团、红河卷烟厂等大型企业投入使用。

万向集团技术中心瞄准国际市场开展技术创新,广泛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在美国收购了世界上万向节专利最多的舍勒公司以及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美国高科技企业VAI公司,构建了自己的国际化研发、生产和销售平台,产品进入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等著名企业,步入了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技术创新迈向国际化

为探索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有效途径,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培育核心技术,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促使一批企业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跨国企业集团,国家经贸委先后两批确定了19户技术创新试点企业。

几年来,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首批6户试点企业三年技术开发经费支出累计达80.4亿元,开发新技术、新产品1890项,申请专利2107项,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049.7亿元,新产品利税率从29.7%上升到50%。具备了超前3—5年的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掌握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其中一些企业已经在国际上树立了很好的品牌和企业形象,进入了国际化发展阶段。

海尔集团在海外建立了15个研发设计中心、2个工业园、12个工厂,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努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2001年开发新产品340项、申报专利622项,平均每天开发1.3个新产品、申报2.5个专利,其主导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处于领先,进入了全球“白色家电”第六名。

深圳中兴通讯股份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了适应市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公司45%的人员为技术开发人员,建立了包括3500名硕士、250名博士在内的雄厚的技术开发人员队伍,成为通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多的企业之一,在2001年联通CDMA招标中,中兴通讯以全套自主开发、自立品牌的CDMA设备在与国际著名品牌的竞争中一举中标,实现了移动通信建设史上新的突破。

重大装备和关键技术开发取得突破

在技术创新工程中,有关部门还重点对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开发进行了重点规划组织。通过多年来坚持不懈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工作,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和重大技改项目所需成套技术装备的提供方式,已由依靠外方设计总承包、全套设备引进,转向技贸结合、合作设计与制造,自主化率逐步提高。

由鞍钢、一重等单位承担,依靠国内力量自主研制的首套1700毫米热连轧成套设备,通过掌握关键设备,全线自动化控制系统、成套技术与装备的核心技术,探索了一条新的短流程工艺路线,自主化率按投资额达96.6%。全线技术与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基本达到了同类产品国际水平,实现了“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目标。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成套设备“聚合物驱成套装备研制”项目,设备国产化率达98%,获国家专利7项,关键技术创新11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1年,国家经贸委组织了13个行业,79项技术的开发,投资总额179亿元,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产业技术升级、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产品和技术,为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撑。

纺织印染行业通过实施新型染整设备及工艺技术专项项目,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印染后整理设备系列产品,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行业总体水平达到了国际上个世纪90年代先进水平。新型纺织纤维材料——大豆蛋白质纤维研制成功,丰富了我国纺织原料并推动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土工合成材料的推广及应用,对我国建筑工程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实施大型、高附加值液货船项目,使我国在大型、高附加值船的设计、建造、船用关键设备的开发方面,缩小了与日、韩等造船先进国家的差距。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由2000年的10%,提高到17%,占我国出口船比例达到80%。此外,城市污水处理设备国产化技术、干熄焦技术及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先进煤炭洗选加工技术和煤炭安全技术专项等项目的开发实施,也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