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转制——科研院所的必由之路

2002-10-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特约记者周文馨 本报记者陈宗立 我有话说

被誉为甘肃省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一面旗帜的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简称兰石所),1999年转制成科技型企业后,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0%以上,年产值以8000万元的速度递增,年均合同总额2亿元以上,年均为国家上交税金1000余万元,综合实力跃居全国机械行业科研院所前3名。

近日,记者采访兰石所时,该所党委书记、所长魏锋深有感触地说:“兰石所之所以有今天的业绩,是因为我们提前踏上了转制的道路,并在转制中练就了一套求生存、谋发展的硬功夫。”

成立于1960年5月的兰石所,是隶属于原机械工业部的国家一类科研机构,是全国石油钻采机械和炼油化工设备行业技术归口所。

40多年来,该所为国家贡献科技成果800多项,其中国家发明奖3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50多项。

1985年5月,兰石所作为国家机械行业科技体制改革的首批10个试点单位之一,被一次性“断奶”——取消事业费划拨,全面实行科研成果有偿使用。改制前,科研人员坐在办公室里等项目、等课题、等经费,学术性成果虽多,但推广应用的少。“断奶”后,全所职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硬着头皮闯市场,到油田、炼厂跑项目、搞调研、挖课题,自己研制自己推销,应用型成果多了,效益型成果多了。几年下来,该所先后尝试了课题自由组合、课题项目承包、成立生产科研联合体等模式。经过不断地改革尝试和市场探索,年经营额由2800万元提高到6000万元,在国内同类技术市场中占有了一定份额。

1999年7月,兰石所又作为全国242个转制科研单位之一,转制成科技型企业,成为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该所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务实行了项目成本管理;管理部门由原来的13个处(室)调整为6个职能部,机关人员由96人减至45人;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和岗位技能工资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拉开分配差距,加大奖励力度;对部分下属单位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转制,使兰石所人增强了开发市场的能力,干部职工不仅懂技术,还会跑市场,全国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外,哪里有油田、炼厂,哪里就有他们的足迹。近年来,其技术和产品还伸展到了美国、新加坡、伊拉克、古巴、西非等国家和地区。

转制,激发了兰石所人科技创新的动力。夜晚,科研大楼灯火通明,大年初二,科研人员就主动上班。他们的目光不再仅限于机械制造、油田和炼厂,而是拓展到轻工、食品、冶金、电力、舰船、航天和煤化工等领域。近年来该所研制的国内首台大型板壳式换热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每台产品可节约投资近千万元;行业技术转移的典范果汁浓缩灭菌装置,使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跃入世界先进行列,应用后经济效益显著;开发研制的沙漠石油钻采设备防沙、散热、防冷凝专用装置,解决了超细沙尘及高温等世界性技术难题,为我国西部沙漠油田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技术保障。

转制,使兰石所人进一步增强了改革意识,建立了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从“吃奶”到“挤奶”——由一个国家年投入四五百万元的科研机构转变成为一个年上交国家利税千余万元的科技型企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