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水与路的证明

2002-10-0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北鹰 我有话说

河北省三河市是“全国百强县(市)”之一。多年来,财政收入都在3个多亿以上。然而,在这个市林林总总的各式雄伟壮丽的大厦旁,三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却依旧是一排排低矮破旧的平房。其中,有不少房子已被定为危房,要求限期翻修。

为了改善办公条件,河北三河市拟斥资8000万元新建市委政务大楼。就在这个大楼即将动工之际,一个活生生的事实摆在了三河市委、市政府面前:全市395个村街中,还有191个村没有通上柏油路、214个村的群众没有用上自来水。高低不平的砂石路,苦涩混浊的浅井水严重地困扰着群众的生活。

群众急待解决行路难、吃水难。

三河市委、市政府毅然决定,将建政务中心这笔钱补贴于群众通水通路,把钱用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很快,改善三河市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双通”工程仅用了半个月就出台了。根据工程计划,三河市由市财政投资1.3亿元,完成149个村的总长180公里的柏油路建设,同时完成214个村的供水工程,使三河市“村村通上柏油路,户户用上自来水”。

由于近几年降雨量的减少,三河市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并且下降速度触目惊心。水脏、水缺是这里的两大问题。为此,三河市专门成立了实施供水工程领导小组,各镇区党委、政府把供水工程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书记镇长亲自抓。

当地有关党政部门的支持、努力与汗水,变成了一眼眼清泉,流进了群众的口中、心田。清凉的自来水,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三河地区的千家万户。燕郊镇小石各庄村的李春玲说:“原来的水可真不好喝,现在,您尝尝这自来水,甜着呢。”截至目前,全市已新打自来水井163眼,80多个村庄已经通上了自来水。

通水是为了更好地生存,通路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从三河市齐心庄镇大康庄村到主要的交通干线,仅仅不到2公里路程,但这段坑坑洼洼的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赶上下雨天,路上一个接一个的大坑,连自行车都骑不了。”路难行,影响了大康庄人的生活,更制约了村里经济的发展。村里人均年收入一直没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年也只有一二十万元。“双通”工程的施工队伍进驻大康庄。工人们加班加点、日夜奋战,仅仅一个月时间,一条宽阔笔直的柏油路诞生了,大康庄人从此有了联系外界的康庄大道。

施工前,有一家外商准备投资大康庄,在这里兴办高科技的农业园区,发展无土栽培的蔬菜瓜果。外商看了大康庄的交通条件后直摇头,他们在意向书上写道:“大康庄村必须有一条可以行驶卡车的道路。”柏油路通了之后,一个外商投资300—400万元人民币的农业园区即将在大康庄村落户。

三河市实施“双通”工程,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得到了群众空前支持。身在外地的三河市兴达建工集团总经理马志涛听说老家要修路,立即拿出10万元赞助。这个市的高楼镇万家庄的韩亚齐去年才盖的12间新砖房因修路须搬迁,为不延误工期,让人们尽早走上顺心路,他自己雇人拆房腾地。

到目前为止,这个市已有138个村修通了国家三级路标准的柏油路,实现了通车。

今天,三河市委的各级干部们仍在简陋的办公室里办公。“双通”工程的实施,证明了三河市委、市政府在大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