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气势如虹锁大江

2002-10-2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静 特约通讯员 时香丽 我有话说

三峡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为什么要修建三峡工程

首要目标是防洪

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其地理位置优越,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遇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提供可再生能源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它将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改善宜昌至重庆的长江航道

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现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有较大的改善。

七十五载梦成真

三峡工程从最初的设想、勘察、规划、论证到正式开工,经历了75年。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开发长江三峡水力资源,改善川江航运的设想。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从50年代初开始,对三峡工程进行了大量的勘测、规划、设计和研究工作。

几易研究报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曾多次研究三峡工程建设问题。1983年,长江水利委员会根据当时国内的经济情况,提出了正常蓄水位150米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国家计委组织350余名专家审查后,1984年4月,国务院原则批准了这个可行性研究报告。

198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原水利电力部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在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重新提出三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好

经过反复、审慎的论证,到1988年11月,14个专家组得出总的结论是:三峡工程对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好,建议早作决策。论证推荐的三峡工程建设方案为“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即大坝坝顶高程185米,一次建成,最终正常蓄水位175米,移民不间断地进行。

全国人大表决通过

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对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进行表决,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的结果通过。决议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

建设总体目标

三峡工程:分三个阶段,全部工期为17年

第一阶段(1993年—1997年):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施工需5年,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第二阶段(1998年—2003年):二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水库初期蓄水、第一批机组发电和永久船闸通航为标志。第三阶段(2004年—2009年):三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全部建完为标志。

三峡工程建设自1993年至今,已历经9个年头。9年来,全体三峡建设者夜以继日艰苦奋斗,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工期满足总进度安排,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投资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概算以内,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新世纪,三峡工程建设正朝着2003年水库初期蓄水、船闸通航、首批机组发电三大目标迈进。

实施质量一票否决制

实施“4+1”监督机制

朱镕基总理在考察三峡工程时指出:质量是三峡工程的生命,质量责任重于泰山。1999年之后,进一步加大了质量管理的力度,形成了质量控制的“4+1”监督机制。所谓“4”即施工单位的自检、监理单位的监督控制、业主项目部的统筹协调和管理、质量总监办按专业把关;“1”是指由国务院三峡工程质检专家组的高层次检查指导。

从2001年起,三峡总公司决定设立三峡工程建设质量特别奖,总额为2亿元,首年将兑现6000万元,以奖励在工程施工中创造优质工程的一线施工和监理人员,进一步调动三峡工程建设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实施了质量一票否决制,将所有的工程质量问题分别记入相应施工承包商的档案。发生了工程质量事故与缺陷而隐瞒不报的施工承包单位,不仅将失去特别奖申报资格,还将失去其在今后三期工程的投标资格。

至2001年底,三峡工程共评定119898个单元工程,全部合格,优良单元工程95871个,优良率为79.96%。

今年主要任务和进度

2002年是三峡工程二阶段三年攻坚承上启下、十分关键的一年。主要特点和任务是:

混凝土浇筑仍然重要,而且技术含量高,但高峰已过,金属结构和机电安装调试已上升为工程组织的重点;同时土建工程、缺陷处理任务和金结、机电工作又有较多交叉和衔接。

2002年的主要工程项目,有不少是与洪水赛跑,必须在限定时段内完成,最终要确保导流明渠截流成功,并力争年底启动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施工,为实现2003年三大目标拉开序幕。

2002年与2003年工程的衔接以及第二阶段工程转入第三阶段工程的各项准备工作均须在今年完成。

2002年开始,工程验收将从准备阶段进入实施阶段,三峡工程在继续施工的同时,必须接受国家对工程阶段成果的鉴定和验收。

根据2002年的工程特点和阶段进度,2003年前,三峡工程建设必须按以下安排推进:

2002年5月,上游围堰破堰进水;2002年7月,下游围堰破堰,基坑进水;双线五级船闸开始进行无水状况下的联动调试;2002年9月中旬,双线五级船闸开始有水(充水)状况下的联调。

2002年11月,泄洪坝段、厂房坝段和左非溢流坝段全线达到坝顶高程185米;2002年11月中下旬,导流明渠截流,大坝泄洪坝段的导流底孔过水,三峡工程进入三期导流阶段;2003年4月中旬,临时船闸断航;2003年5月,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填筑到高程140米;2003年5月底以前,完成工程初期蓄水验收;2003年6月,大坝下闸蓄水,实现初期蓄水至高程135米,双线五级船闸开始通航;2003年10月,首批水轮发电机组发电并上网运行。

百万大移民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县(市)。1991至1992年,长江水利委员会会同库区各级地方政府,逐村挨户进行了调查、丈量和统计。三峡水库淹没涉及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受淹没或淹没影响的工矿企业1599家;水库淹没线以下共有耕地2.45万公顷;淹没公路824.25公里,水电站9.22万千瓦;淹没区房屋总面积为3459.6万平方米;淹没区居住的总人口为84.41万人。考虑到建设期间内的人口增长和二次搬迁等其他因素,三峡水库移民安置的动态总人口将达110余万人。

中央统一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

三峡水库移民安置采取开发性移民方针。根据“中央统一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的移民安置管理体制有序进行。

据统计1993年至2002年6月,累计已支付移民资金370.84亿元,完成移民安置55.9万人。1998年以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就地后靠的安置规划,约有1/3的农村移民(约12.5万人)迁出库区到其他省、市落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