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事不能小看”

2002-10-2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孙献韬 我有话说

方工是政法系统的老典型,23年的检察官生涯中他荣立四次一等功,获得过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第四届十大杰出检察官”、“全国模范检察干部”等各种奖励。2002年初,北京市委号召全市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向方工同志学习。2002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了关于开展向方工同志学习的决定。

说起荣誉等身的方工,他的顶头上司、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院长叶上诗赞赏有加:他还是原来的那个方工,待人谦逊有礼,说话和颜悦色,处世淡泊坦然。“我坚信,方工是一面不会褪色的旗帜。”

制度约束与“终极批评”

在一分院,方工分管着三个业务处室,其中公诉二处是他的“老根据地”。1991年该处组建时,方工任处长,面对一群年轻的部下,他把彭德怀同志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工作上互相支持才会有感情。

叶上诗介绍说,方工的改革意识很强,对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很有耐心、很有主见。他很早就在二处采用“量化考核制度”,后来别的处室跟着学;再后来大家都不再“量化考核”了,他还要坚持做下去。如今“量化考核制度”又成了大家学习的先进经验,“五好目标量化岗位责任制”正在全市检察系统推广。叶上诗用“处如其人”来形容方工的领导业绩:十几年来,他任处长的公诉二处一直是全院的先进处室,从二处先后走出了4名处长、3名副局级干部,王伟还被评为“全国十佳公诉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卫士”。

说起部属们的成长,方工显得很欣慰。他认为对同志们的严,其实就是对他们的爱。他从不声色俱厉地批评部属,但如果谁敢违反纪律,他也绝不纵容。一次,有位同志为了到远郊区县调查取证方便,从发案单位借了一辆汽车。方工知道后非常生气,让他在全处会上做检讨,并扣发了他的季度津贴。他对这位同志说的还是那句老话:“小事不能小看,从小事做起,才能防微杜渐。”

在一分院流行这种说法:如果哪位同志对自己的错误认识不清,就会有人对他说:方工同志知道了肯定要批评你!或者换一种表达方式:方工同志都批评你了,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

曾经有两个相似的案子交到方工的手里。

一起抢劫杀人案马上就要起诉了,犯罪嫌疑人突然申辩,说他作案时还不满18岁,现在的年龄是当初为早点上学通过关系改大了的。人命关天,按照我国法律规定,犯罪时不满18岁不适用死刑。方工指示,一定要查清楚再起诉,人头落地绝非小事。于是承办人数次来到嫌疑人老家,经过反复核查,最后确认该嫌疑人的申辩属实,一条命保住了。

事情就是这么凑巧,不久又有一起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声称自己不满18岁,曾改过年龄。方工依然要求承办人查清事实再起诉。承办人三下江西,最后证实嫌疑人在说谎。不久这名罪犯被判死刑。

一名犯罪嫌疑人跑到女友家中躲藏,被公安人员一齐抓获,连同女友的父母,4人同时进了看守所,家里只剩下一个聋哑儿童和两名70多岁的老人,一个完整的家庭瞬间面临灭顶之灾。

案件移到一分院,方工把承办人叫到办公室。

“这个家庭确实困难,你看有没有哪个嫌犯的情节较轻,可能会被判缓刑。如有可能,要依法迅速办理取保候审手续,给这个濒临崩溃的家庭一个支柱。”方工的语气中透出焦急。

很快,情节最轻的一位嫌犯被取保候审。这时离除夕还有两天。

春节刚过,这个特殊家庭里的老太太、聋哑儿,还有村干部赶了几十里路来到一分院,拿着锦旗来找方工,他们要看看那位有着菩萨心肠的“方检”到底长得什么样。

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一家民营企业被方工从贩黄运黄的官司中拉上了岸,保住了40多人的工作岗位;一家国企的上百名职工在方工的帮助下拿到了工资和医药费;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冻得发抖的嫌犯披上了方工脱下的外套……

记者问方工,这么做的动因何在?他冷静地说:法不容情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法律同样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嫌犯的人权同样不容侵犯。

把“长”关在门外

1997年,方工升任一分院副院长。晚上回到家,妻子牛凤琴特意炒了几样好菜给他祝贺。望着满眼含笑的妻子,方工转身把门一关,半开玩笑地对妻子说:我这一关门,可就把“长”关在门外了。往后在咱们家,谁也不许再提“检察长”三个字。

方工的爱人牛凤琴是一名工人,前年工厂减员,不到45岁的牛凤琴被“一刀切”了,要办理内退手续。方工回到家,爱人正在抹眼泪:“你当这么多年检察长,我从没让你办过什么大事;如今我的工作没了,你是咱们厂出来的人,你说句话,让我再干几年吧。我还不到45岁。”方工是个很恋家的男人,夫妻感情非常好,但这次他还是没有答应妻子的请求。“我不能去找工厂,工厂这么做也是万不得已。你还得靠自己的努力去找一份工作。”

那段时间里,牛凤琴真是度日如年。后来一位律师朋友给她找了一份在律师事务所接电话的工作,方工知道后,坚决不同意,硬是把妻子拉回家:“你哪儿都能去,就是律师事务所不能去。今天人家帮了你的忙,明天人家案子上有事求我,我怎么办?”妻子也是通情达理之人,又在家闲了半年多,最后在和平里社区通过竞聘,当上了人定湖居委会妇联主任。牛凤琴非常珍惜这个工作机会,踏踏实实地干了一年,竟然在居委会加入了党组织。

记者向牛凤琴打听他们的家庭收入:“每月两千多块。这已经足够了,方工的父母都是离休干部,他们有固定收入;我们的孩子大学毕业已经工作,完全自立。与社会上大多数家庭相比,我们家的生活条件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很知足。”

知夫莫如妻,方工也曾讲过类似的话:虽说目前我们的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可我们是由人民供养的国家公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已经不错,没有任何理由再作非分之想,更不能有不当行为。

结束采访离开一分院前,记者在食堂里与一位姓于的师傅聊天。听说是来采访方工的,这位山东大师傅操着一口浓重的胶州话对记者说:“你们选他当先进是选对咧,他每次来打饭都按规定刷卡,还自带饭盒,没有架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