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在改革中前进

2002-10-2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董山峰 我有话说

40年前,针对西方一些国家的核垄断、核威胁和核讹诈,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决定创建核工业,研制核武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由此应运而生。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的老专家李书绅不无感慨地说,辐射防护,从它在中国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只能是一项高度创新性的事业——中国辐射防护是在一张白纸上起步的。

今天,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已成为我国专门从事辐射防护的研究基地,是数项国际一流辐射防护成果的诞生地,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相关领域对话的资本所在。这里面凝聚着我国三代辐射防护专家的才智和心血。以中科院院士李德平为代表的第一代辐射防护专家奠定了辐射防护的基石;60年代参加工作的我国第二代辐射防护专家队伍,开创了辐射防护事业的新局面;现在,第三代科技尖兵已接过世界辐射防护科技接力赛跑的火炬。

要找寻中辐院科技创新的足迹,在核工业地质、矿山、水冶、核燃料加工和后处理等各个环节可谓俯拾皆是。他们走遍祖国的东西南北,进行辐射监测、铀矿山防尘降氡、职业病诊治医学应急处理,以及流行病调查和职工健康评价,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安全防护问题,为核工业的顺利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40年来,该院在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三废治理以及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领域,累计取得科技成果4800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70多项。在辐射剂量测量、辐射流行病学、低中放废物浅地层处置安全评价、核电站大气弥散试验、多用途放射性废物焚烧、核设施退役去污、同种骨移植材料加工等技术领域取得了120多项具有世界影响的成果。

谈到中辐院,一些老科学家自然会提到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和多次核试验中,中辐院为试验现场研制了多种辐射监测仪器仪表,并与其他单位共同承担了现场辐射剂量监测、生物效应研究、现场数据报告、仪器仪表调试安装维护等工作;在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制过程中,提供了辐射防护监测仪表和空气净化装置等。由于为我国“两弹一艇”的研制起到了保驾护航的特殊作用,该院曾获得三项国家特等奖。

改革开放以来,该院又致力于形成国防建设和为核主导产业服务的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体系。院长叶敏坤号召全院科研人员,要预见到未来可能遇到的新挑战,进行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从而真正推动科技创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