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华南师范大学学科建设主要成果简介

2002-10-2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该学科取得了教育技术博士点授予权,获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取得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教育部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其中,桑新民教授探索并设计了大学校园网络环境下新型学习与教学模式,《步入信息时代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获2001年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该学科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形成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体系,推出了一批高水平的教材和理论研究成果,出版一批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的专著。本学科带头人李克东教授主持、承担并完成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96—750项目5个专题,已经教育部组织鉴定并获得高度评价。该学科学术骨干参与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八门主干课程中的三门课程的编写,其中《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填补了核心课程的空白。

学习的信息加工活动过程研究

该课题针对教育心理与认知心理的核心课题学习过程的信息加工活动研究进行探讨,系统提出了学习信息加工活动的双机制理论,并且结合运用认知实验心理学与认知神经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并对文本阅读学习、汉字认知学习、归类学习等学习过程的信息加工活动进行了富有创新性的探讨。在“211工程”项目一期建设期间,该课题组人员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与国际合作项目12项,出版专著15部,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6项,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均取得一定的突破。在基础研究方面,本成果形成的学习双机制理论,在学术界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权威科研机构的统计,莫雷教授在《教育研究》发表的《论学习理论》一文,引用率在全国教育科学论文中排在第二位。他关于阅读学习的研究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该课题组培养的博士生王穗苹完成的文本阅读信息加工过程的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在应用研究方面,郭思乐教授关于数学思维培养的研究,莫雷教授关于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分别获得教育部首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与二等奖。

激光生命科学研究

激光生命科学研究主要将现代光子学技术与生命科学技术交叉,研究活体代谢信息的光子学成像技术及其应用。“211工程”建设期间,在邢达教授主持下,该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对典型生物代谢过程的光子学图像直接诊断,证明了肿瘤的光子学早期诊断,以及动植物生长状态和调控的实时光子学监测的可能性,并对几种典型恶性病变,实现了高灵敏度的超前病变信息诊断;在农业科学方面实现了种子质量的快速、定量测定、植物生长调控的在位监测;在实用型应用系统研究方面,开发了种子质量快速检测仪、基于免疫光子学技术的临床体液分析仪等仪器设备。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3篇;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12篇;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12项;最近,“癌症的无创伤光子学早期诊断技术研究”又获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支持。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

从事先进的光电材料与器件等研发工作,拥有国际先进的MOCVD系统;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已成功开发出新型量子阱器件材料、氮化镓纳米材料、共晶片磁敏薄膜材料。电致发光实验室是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也是目前国内高校装备最先进的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实验室之一。在范广涵教授主持下,已开发10多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黄、橙光产品。其中,“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UHB-LED)半工业化试验”项目成果通过了成果鉴定,鉴定结论是:该项目超标准完成了攻关任务,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果具有创新性。该项目被列为国家科技部重大攻关项目,广东光谷首选的“近期可产业化的本地科研成果”和“近期开发的重点产业项目”,是广东光谷的主攻方向之一,并拟继续开发出蓝、绿、白光产品。该项目受到国内近20家上市公司与国际著名企业的关注,有望开拓较大的产品市场,为华南地区带出一个技术起点高、技术后备足、规模宠大、工序完整,在我国乃至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光电子器件及应用产业群。

运动人体科学与体育教育

该学科是全国唯一列入“211工程”建设计划的体育学科,并被批准为教育部体育与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广东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已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体育学科之一。该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已建设成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出版了《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体育社会学》等一批专著和教材,并在国内外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论文;运动人体科学也出版教育部“九五重点教材《运动生理学》、《人体生理学实验指导》等一批有影响的教材和专著。项目负责人杨文轩教授近年来在国家级刊物、省级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多部著作,其中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的《体育原理导论》受到广泛好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经过5年的努力,学术成果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长足进步。著作、论文、研究报告充分显示了“211工程”的建设成果。1997年—2002年,已出版著作63部,其中专著47部、译著1部、教材15部。其中汤在新教授《〈资本论〉续篇探索——马克思计划写作的六册经济学著作计划》对马克思的思想体系的认识和从马克思经济学体系出发研究市场经济基本理论方面都有着重大的突破。1998年获国家教委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获全国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二等奖。汤在新、吴超林教授合著的《宏观调控:理论基础与政策分析》、李江帆教授等著的《中国第三产业经济分析》等著作都表现出了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1997—2001共发表论文580多篇。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等上发表,显示出本学科具备了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1997—2002共完成研究报告70多份。在“九五”期间,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积极申请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种横向、纵向课题共107项。

社会历史哲学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211工程”一期建设期间建立了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博士学位授予点,新增外国哲学和伦理学两个硕士点,从而使硕士学位授予点达到5个,增长率达到67%。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点于1999年成为广东省重点学科。项目组在社会历史哲学研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科技精神基础研究等方面共完成论文330篇,其中发表于《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的论文达到102篇,在国家重点出版社出版的专著27部。“社会历史哲学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项目在系统理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用研究系列、社会历史哲学以及人文科技精神基础研究系列和学科建设三个方面取得突出成就。项目负责人颜泽贤教授立足于系统科学及其哲学发展的需要,以复杂系统演化理论、自组织理论和混沌理论为重点,对现代系统理论进行了尤为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取得许多重要成果,当选为中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哲学研究会理事长。

生物发育研究与应用

在植物发育生物工程,动物发育与养殖研究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利用等三大领域,在基础理论和应用开发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花卉与药用植物的开发方面,兰花科研基地建设接近竣工。蝴蝶兰、石斛兰和大花蕙兰等花卉已初步达到工厂化规模生产。蝴蝶兰生长发育和花期调节技术日臻成熟。在含硒藻蓝蛋白的研究方面,从富硒螺旋藻中提取含硒藻蓝蛋白,经凝胶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纯化,应用悬滴气相扩散法,获得了该蛋白质晶体的两种晶型。在晶体学方面的研究中获得突破,论文发表在《中国科学》上。在鱼类的驯化与育种方面的研究成果突出。鲂鱼的引种驯化取得成功,人工繁殖、养殖技术研究获得了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广东省水产厅渔业科技奖一等奖;利用异精雌核发育产生丰产鲫的异育效应及制种技术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该项成果在理论上首次从细胞学、受精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三个层次上证明了彭泽鲫的雌核发育性质及外源父本DNA进入子一代,推广面积16.9万亩,社会经济效益1.43亿元;转基因海鲤的研究顺利,在咸淡水和海洋鱼类转基因研究中,海鲤是我国首例取得成功的品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