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企业“走出去”当慎行

观察窗
2002-10-28 来源:光明日报 石松 我有话说

通过多年市场的磨练,中国企业“翅膀”渐硬,开始“走出去”。有消息说,拥有110年历史的德国老牌电视机生产厂家“施耐德”今年初破产,将被中国的TCL公司接管。广东美的集团收购了三洋电机旗下的微波炉主要零件生产公司,中海油以5.85亿美元收购西班牙国家石油公司——瑞普索公司在印尼的部分油田资产,万向集团近年已收购兼并国外16家企业……

我国是从1999年初开始制定“走出去”战略,并相应出台了鼓励政策。据国家经贸委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设立境外企业(不含金融类)6700余家,中方投资额近百亿美元。有调查公司统计,去年中国排名前12位的国有企业向外国投资总数超过300亿美元,相当于整个拉丁美洲的对外投资。此外,中国的中小企业也纷纷在世界40多个国家迈出投资的脚步。

企业能够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实力增强的结果,目前中国外贸进出口额超过5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超过2400亿美元,这些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必要保障。同时,企业敢于走出去,说明我国一些企业已拥有一定技术实力,经营管理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中国企业带着资金“走出去”,被投资国自然欢迎。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上,英国、埃及、约旦、巴西等30多个国家的政府高级代表团或投资中介机构纷纷向中国企业家抛出“绣球”。不久前,英国政府邀请数十家中国电信、IT行业赴英考察投资环境,希望它们到英国落户投资。美国华盛顿州的“北美自由贸易特区”针对中国投资者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设立组装厂可享受免税待遇,可以投资休闲娱乐业以及有中国特色的商品城,可以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达50万美元,投资人就可在4年之内得到美国永久居住权。受此影响,一些日本律师事务所和投资顾问公司也准备来中国召开“日本企业收购讲座”,让中国企业更多了解日本的倒闭企业和收购方式。

这些扑面而来的信息的确让人欣喜。然而,笔者也注意到,在走出去成为热点之余,一些过热的情绪正在膨胀,有的媒体高呼“跨国并购迎来中国时代”,有的“督促”企业“走出去:新世纪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等等。

我觉得,国内企业在此之际,更应该保持头脑的清醒。资本的流动是受利益的驱使,中国成为全球投资者最关注的地区,是因为这里有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以及庞大的市场。而目前出现的对中国投资大量增加的趋势,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目前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而造成市场萎缩,同时中国市场正因经济持续发展而不断扩大。

每一个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都要仔细想想,在一个萎缩的、被圈占完的市场里,在有着高昂的劳动力成本、我们对其规则了解不深的市场环境里,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有专家认为,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整体实力依然偏小,尚不具备大规模海外并购的实力。相当多的企业在“走出去”时还缺乏具体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国际投资经验匮乏。

这里,我想提醒正“摩拳擦掌”想走出去的企业家们,企业家产得来不易,“走出去”当看清大势,权衡利弊,一步一步谨慎前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