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考古工作成果迭出

喜看文化新发展②
2002-11-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曲冠杰 我有话说

党的十五大以来的五年间,我国考古调查、发掘和整理研究工作明显得到了加强,为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五年间,从石器时代以迄明清,各个考古学时代和历史学年代都有重要发现,成果之丰硕为新中国建立以来所少见。旧石器时代的福建三明万寿岩遗址和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新石器时代的青海民和喇家齐家文化遗址、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等对探讨我国的史前文明提供了新材料。三代考古历来是考古工作的重点。吸取考古成果制定的《夏商周年表》,使聚讼纷纭的三代历史从疑古的迷雾中走向信史。河南焦作商代早期城址、四川成都金沙商周遗址等对商周考古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山东章丘洛庄汉墓遗址、湖南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等为研究西汉初期历史、艺术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材料。南京钟山六朝坛类建筑遗址,更为魏晋南北朝考古增添了新材料。山西太原隋代虞弘墓、浙江杭州雷峰塔遗址等,弥补了隋唐五代考古的空白。

今年以来,惊人考古发现更是接踵而来:在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南地出土甲骨200多片,在洹北商城内发现了迄今所知中国商代乃至先秦时期最大的单体建筑;在湖南龙山县里耶古城出土大批秦代简牍,形成了近年考古发现的新高潮。

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发掘工作也取得重大成果,如三峡考古,使三峡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编年正逐步得到廓清。郑州商代遗址、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咸阳沣镐遗址等考古发掘工作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科学材料和重要依据。高勾丽、渤海等边疆考古课题的研究继续深入。贵州赫章可乐遗址发掘进一步促进了夜郎考古研究工作。

西沙群岛水下文物普查和抢救发掘工作的开展,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正逐步由近海走向深海。通过积极学习国外考古学的先进方法和经验,进一步提高了考古工作的科技含量、拓宽了考古学的研究领域。化学保护、地理信息系统、动植物学、体质人类学、年代学测试、成分分析等现代科技手段在考古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媒体对考古发现表现出空前的关注和热情,考古新发现和考古成果得到了多层次的报导,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各级领导的重视。如北京老山汉墓发掘,自始至终受到媒体的追踪报导。电视媒体更开创了考古现场直播的方式,为宣传普及考古工作和考古成果开辟了全新的方式,如抚仙湖水下考古现场直播就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所有这些,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