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率先起步的绿色食品产业硕果累累

2002-11-11 来源:光明日报 徐国春 洪铁军 赵贵军 我有话说

“九五”以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按照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思路,确立了“立足垦区,面向市场,树立典型,渐进发展”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积极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不断开发具有绿色食品内在质量的“北大荒”品牌产品,形成了龙头带基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绿色食品产品以年均15%的速度快速增长,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这个垦区靠“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构筑了农业竞争新的优势产业,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亮点。

北大荒绿色食品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品牌形象得到了生产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认可。截至2001年底,黑龙江垦区建立国家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9大类131个,分别约占全省的38%和全国的5%。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达550万亩,其中监测面积342万亩,约占全省的35%。绿色食品总产量达50万吨,年产值达17.8亿元。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出口到俄罗斯、韩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量达2万吨,创汇6000多万元。

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过程中,黑龙江垦区坚持市场引导、企业开拓、行政推动、上下联动的原则,借助农垦系统的比较优势,确立了绿色食品发展产业化的基本类型,进行分类开发、分类指导。根据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形成的特点,创造具有北大荒特色的绿色食品开发模式:一是带动型模式。以龙头企业带动产、加、销各个环节,实现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产业链向外延伸,与投入、产出部门形成紧密的经济共同体。二是导向型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和依托,通过市场辐射力,形成绿色食品产业化、专业化生产基地。这种模式以地域性高度集中的绿色食品市场为导向,辐射、吸引、拓展到区域性的农场和地方企业,专门从事绿色食品生产。三是中介型模式。以科技服务与市场信息组织为中介,扩展服务功能,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以市场信息与科技服务为纽带,推出系列名牌产品。四是外向型(出口产业型)模式。以出口基地和专业生产经营公司为依托,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形成绿色食品出口产业。

黑龙江垦区从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抓起,连接加工企业,细化产业环节,延长产业链条,取得了显著成效。黑龙江垦区的乳业、米业、豆业、麦业、酒业、大麦芽等加工已经形成生产规模。完达山乳业拥有22种绿色食品产品,一直是全省绿色食品产品最多的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垦区种植、养殖业基地与龙头企业对接紧密,延伸了绿色食品加工链条。在加紧内部对接的基础上,还不断向省内外延伸产业链条,扩大辐射面。九三油脂集团将大豆加工副产品豆粕供给外省企业,用于绿色食品深加工原料和绿色饲料原料。完达山乳业、九三油脂、北大荒米业、九三丰缘麦业、北大荒麦业、北大荒啤酒麦芽等一批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完达山”、“北大荒”、“九三”、“丰缘”、“硕亚”、“多多”、“北珠”、“乌苏里江”、“兴凯湖”、“查哈阳”、“龙谊”、“御绿”、“雁窝岛”、“年轮”、“长乐”、“吉蜜河”等一批全省、全国知名品牌脱颖而出。其中“完达山”商标成为黑龙江省第一枚“中国驰名商标”。2001年,黑龙江垦区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280万亩,绿色、有机大豆亩效益比普通大豆增收60元左右,小麦亩增收8元左右,大麦亩增收12.5元。仅绿色水稻一项,全垦区水稻种植户就增加效益2000万元;龙头企业加工绿色大米又增效近2000万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