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与时俱进说发展

2002-11-11 来源:光明日报 徐国春 洪铁军 赵贵军 我有话说

在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地处祖国东北边陲的黑龙江垦区正在构建新的经济格局。统计表明,在适应社会需求并不断趋向效益最大化的优化农业结构中,黑龙江垦区三次产业的比重已调整为53.9:16.4:29.7,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五个明显变化:一是种植业内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农产品品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三是大农业内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畜牧业和生态经济型林业已成为支柱产业;四是农业产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职工自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步入超常规发展轨道;五是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龙头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推动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明显提高。2001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86.6、26.3和47.8亿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24.3%、33.7%和60.5%。日前,记者访问了在京的十六大代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王玉林。说起这些年的发展变化,王玉林感慨万千。他说,战略性结构调整是一盘大棋,是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重要体现。大调整带来大变化,多侧面地说明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多侧面地说明了“三个代表”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面向市场的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王玉林书记介绍说,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调优、调专、调绿、调特”的原则,黑龙江垦区大力发展经济作物、饲料饲草作物和绿色食品生产,使垦区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2年,粮、经、饲比例调整到78.2:20:1.8。大力推广应用早熟、优质、高产品种,四大作物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95.2%。主要农作物专用品种面积达到1930.6万亩。实施大豆行动计划,落实高油高产大豆面积270万亩,建立了以8个分局35个农场为主体的示范基地。以市场和龙头企业为依托,实行专用化、规模化、均质化生产,各类农作物优质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757.04万亩。以绿色食品开发为突破口,启动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绿色食品产品达到126个。按订单引导和组织农业生产,各类作物订单面积达到2111.78万亩,经济作物订单面积达到99.7%,有效地化解了职工种地的市场风险。

以“两牛”为重点的畜牧业迅猛发展

黑龙江垦区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重点,实现了以“两牛”为重点的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王玉林书记说,截至2002年6月底,奶牛存栏16.5万头,肉牛存栏21.2万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8.6%和45.3%,其中奶牛成母牛和肉牛改良繁殖母牛,分别同比增长32.1%和33.9%,是垦区历史上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生猪存栏64.8万头,出栏35.7万头,分别同比增长13%和11.8%。羊存栏45.8万只,其中绒山羊14.7万只,分别同比增长52.3%和1.94倍。鲜奶总产量19.7万吨,肉类总产量4.5万吨,分别同比增长38.6%和27.6%。奶肉牛规模化经营有新的发展,奶牛存栏3000头以上、肉牛存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化农牧场分别发展到20个和8个,奶牛、肉牛规模化生产队分别发展到307个和106个。养殖奶牛10头以上的大户发展到3631个,养殖肉牛20头以上的大户发展到1733个,奶牛、肉牛规模化经营比重分别达到35%和32%。加大畜牧科技推广力度,落实青贮玉米面积30万亩,比上年增加6万亩。引进高产冻精8万剂,奶牛继续保持100%冻配,肉牛自繁冻配率达到80%。启动实施25个奶肉牛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生产水平和效益明显提高。

生态经济型林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黑龙江垦区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目的,加快了生态经济型林业的发展。王玉林书记说,垦区现有林地面积达1250万亩,其中人工林700万亩,2002年完成退耕还林26万亩。育苗2.41万亩,其中温室环境控制育苗150亩。义务植树768.3万株,建成千亩以上示范基地6个,完成“绿色通道”建设621.7公里。特别是兴办家庭林场和民营苗圃,为林业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发展苗木业的同时,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开发生产了食用菌、中草药、花卉和林果业。以香菇、木耳为主的食用菌年产可达100万公斤以上,以沙棘、绥李、友谊梨和农垦系列杏为主的林果面积达到5万亩。中草药和花卉生产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已成为垦区城郊农场的主要产业。铁力农场平贝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350亩,已成为全省最大的平贝生产基地。

非国有经济步入快速高效发展轨道

黑龙江垦区坚持“科学种养、大户示范、主项奠基、政策扶持、龙头牵动、规模推进”的思路,推动了职工自营经济的超常规发展。据王玉林书记介绍,预计2002年职工自营经济可实现总产值70亿元,比上年增长7.7%;实现纯收入30亿元,比上年增长20%。现已构建各类职工自营经济龙头158个,带动主导产业基地523个,联结年纯收入超万元的大户近5.8万个。垦区坚持“放手发展、积极引导、迅速提高”的方针,实现了个体私营经济的超常规发展。从发展特点看,主要是规模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并开始向新的领域挺进。2002年上半年,垦区新增私营企业54个,其中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20个,1000万元以上的4个,分别增长20%和66%。与此同时,垦区个体私营经济从业者开始进入旅游业、广告业和农业科研等领域。

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动能力明显增强

王玉林书记指出,黑龙江垦区强力推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使生产规模、经济实力和牵动能力实现了新的突破。目前,垦区乳、油、米、粉、药、种、麦芽等几大龙头企业,年生产加工能力已达500多万吨。完达山乳业集团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1050吨,奶粉生产列全国第二位,液态奶生产列全国第四位。生产基地奶牛存栏20万头,遍布省内22个市县和54个农牧场。九三油脂集团生产基地跨越分局,辐射到黑河和北安等周边市县。宝泉岭、赵光“糖改油”项目投产后,九三油脂集团年加工大豆能力达到200万吨,可带动大豆生产基地近100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加工企业。北大荒米业集团已完成垦区米业资产重组和品牌整合,年水稻加工能力达到210万吨,带动水稻生产基地400多万亩。2001年以来,九三丰缘麦业和北大荒麦业先后重组富锦、大庆、海拉尔、牡丹江和佳木斯佳佳、哈尔滨香坊等面粉厂,专用粉生产能力一跃达到70万吨,带动小麦生产基地400多万亩。以上四大龙头企业均成为全省最大的龙头企业。与此同时,北大荒麦芽集团5万吨麦芽生产线和哈尔滨龙垦麦芽有限公司20万吨麦芽项目一期工程(10万吨)已经开工建设。这两个项目竣工投产后,大麦芽年加工能力将达到20万吨,可牵动大麦生产基地200万亩,跻身全国大型麦芽加工企业行列。目前,垦区的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已接近全国标准,以其占全部工业企业21%的人员和41%的资产,创造了全部工业企业43%的增加值、51%的销售收入、62%的上缴税金和90%的经营利润,成为了拉动垦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