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2002-11-12 来源:光明日报 主持人:本报记者 王光荣 我有话说

沈文庆代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

齐涛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厅长

毛光烈代表:浙江省科技厅厅长

主持人语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记者分别邀请三位代表就这一主题发表见解。

科教兴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沈文庆: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谈及“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时指出,今后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再次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为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作出的重大决策。科教兴国战略是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发展。科教兴国坚持以教育为本,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目的在于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下,我国教育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00年,我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标;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则尤为迅速,扩招让更多的青年走进了大学殿堂;国家教育投入显著增长,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科技事业同样蓬勃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国家科技实力大为增强。2001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世界第一张水稻基因组图谱,这项重大成果登上了世界顶尖刊物《科学》杂志封面;最近科技界又传来捷报,我国第一款商品化的通用高性能CPU芯片“龙芯”1号流片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通用计算机领域中有了“中国芯”。在航天领域,“神舟”号宇宙飞船三次发射成功,我国正在向着载人航天目标迈进。

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因为小康社会是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进步和发展,而这些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参与和广大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的参与。因此,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必须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教育:构筑学习型社会

齐涛: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国人民为之振奋。教育的目标是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目标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但同时也对我们教育战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我们有了更大的责任与压力。无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实现现代化,教育都起着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这一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人的全面发展与素质的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其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三,教育发展的程度是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也是基本的内容之一。

今后的教育工作应当在十三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加快“三个推进”。第一,继续推进教育的规模发展。按照国际上对现代化教育发展的界定,目前,我国与实现这一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当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要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因此,我们要设定发展目标,推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第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对教育来说,更是如此。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的讲话中已向我们教育战线提出了“教育创新”的要求。所谓教育创新,应当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艺术的创新和教育体制的创新。第三,积极推进教育开放,使教育向社会开放、向所有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开放。根据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我们的教育开放应当围绕两个主题积极推进:一是围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开放办学,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人们提供多元多层的学习条件;一是围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现教育内容的开放,要像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所要求的那样,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使教育的功能不只局限于常规的学科教育,使之成为开放、互动与交流的动态系统。

科技:构筑国家创新体系

毛光烈: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且明确要求“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起阐述,这反映了我们党对科教与经济关系的新认识,反映了抓科技就是抓经济这种对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律深刻把握的新成果;而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提出“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则是这种新认识、新成果、新论断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体实践中的重大突破和发展。

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顺应新科技革命发展要求的体现。新科技革命以及科技成果生命周期大大缩短,要求我们既要抓好科技创新,更要注重持续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保障。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和前沿核心技术的创新,必须打破分散的各自为战、单兵种作战的格局,实行多学科联合攻关,重视各类技术的系统集成,重视各类技术资源合理重组配置、优化组合。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这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仅要建设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组织体系,而且要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高效、科学的运行机制,这将有效地激活各类科技资源。

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弘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中介机构,形成高效运作的技术中介服务体系;要大力推进多家联合共建、开放共享的科研条件大平台建设,为各类科技创新提供信息、实验、检测等有效的配套服务,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好环境;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要运用各种措施,引导企业成为科研决策的主体、投入的主体、成果转化的主体、投入回报的主体,形成可持续的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重点的科技投入体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