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引进来与走出去

作为中国信息产业领域股份制改革的排头兵,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开放步伐自然备受瞩目——
2002-11-2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蔺玉红 我有话说

上海贝尔与阿尔卡特,两个在通信业响当当的名字。今年5月原上海贝尔公司转股改制,与阿尔卡特在华主要业务进行了合并,变成了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通信领域第一家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通过体制创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技术合作,提高了对外开放的水平。

利用外资扩大自身优势

上海贝尔和阿尔卡特的合作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上海贝尔作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刚刚成立,里边就有阿尔卡特的股份。当时中国电信市场刚刚起步,上海贝尔以生产程控交换设备为主。合资体制使上海贝尔获得了宝贵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优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自主创新,上海贝尔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并使自己壮大成为中国通信产业的支柱企业之一,应该说合资前设想的目标都已经达到,但为什么发展到2002年上海贝尔还要改制成股份制企业呢?

这和近几年中国通信市场环境的变化有关。国内电信市场正逐步开放,最初的中外合作模式的优势已不再突出,而此时通信新技术、新产品迭出,竞争较以前更加激烈,客户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在这样的环境下,上海贝尔不仅要加强产品和技术研发,使产品和业务多元化,同时还要开拓新市场,确保公司的持续发展。但此时,上海贝尔的发展受到了资金、投入规模和专业研发人员不足的限制。公司在业务模式、技术开发、管理等方面亟待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贝尔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加速与国际接轨,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此时的阿尔卡特饱受世界电信市场低迷的影响,公司业绩也不理想。共同的压力使上海贝尔和阿尔卡特的合作走向深化。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贝尔进行了一系列股权调整后与阿尔卡特在华主要业务进行了合并,成立了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公司。在新公司,阿尔卡特持50%加一股,中方持剩余股份。正是由于多的这一股,新公司的业绩在阿尔卡特法国总部的财务报表上得以体现。阿尔卡特对中方的承诺则是开放其全球技术库,同时把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作为阿尔卡特全球三大研发支柱之一。这样,新公司可以直接从阿尔卡特获取技术,省去了繁琐的技术转让手续,极大地缩短了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

借助阿尔卡特的技术优势,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在中国搭建起了一个非常广泛的技术平台,并使公司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总经理杨安卓总结了四点变化:(1)产品种类拓宽,由传统的交换设备,扩展到移动、数据、终端、传输、接入等多个品种。(2)研发本地化取得较大进展。双方合并后,把本地和全球的研发力量结合在了一起,创建了一个致力于研制前瞻性技术的研发体系。其中的研发创新中心是阿尔卡特全球6个研发创新中心之一,为全球市场服务。目前许多项目已开始实施,例如4G、宽带接入、无线系统等。改制后,很多本地员工到国外接受培训,国外的同行则到中国来传授知识。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在进行知识转让。(3)业务项目由传统的产品销售,发展到电信交钥匙工程和一揽子承包以及相关产品的系统集成等多种形式。(4)生产制造实现本地化。新公司成立仅3个月,ADSL产品就实现了本地化生产。

集双方之力打入国际市场

改制后原上海贝尔品牌会不会消亡?杨安卓指着新公司的标识说,新公司集中了原来两个公司中最精华的部分,上海贝尔则是新公司的基础,永远不会消失。改制的结果绝对是1加1大于2,这一点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成立仅半年就赢得了一系列订单中得到了证实。这些订单包括中国网通南方21省市骨干网络、北方10个省份的中国电信骨干网络、甘肃等地的CDMA二期项目合同,黑龙江、宁夏骨干传输网络,广东、浙江及其他省市的DSL项目等。

与此同时,上海贝尔阿尔卡特通过与阿尔卡特全球业务合作,借力阿尔卡特的130个海外销售网点的优势,轻松进入了国际市场,市场区域从亚洲发展到欧洲、南北美洲以及大洋洲。除直接销售产品外,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还利用一流的生产制造平台为阿尔卡特全球市场提供服务。今年上半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在海外市场就签订了1亿多美元的合同。

杨安卓说,改制后的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既是国内公司也是国际公司,既能“引进来”,又能“走出去”,正是其独一无二的优势所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