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泰山《金刚经》书者之谜

周四书话
2002-11-21 来源:光明日报 彭雄 我有话说

前年我到泰山旅游,为了《金刚经》专程到经石峪参观,只见山谷中刻得满山遍野的大字。粗略数了一下大约八九百字,整个经文并没有刻完,甚至有些字仅刻了字头,且刻石也没有留下书者的姓名与年代,真不知是何故。就在泰山经石峪,还有一幅宋代政和年间陈国瑞的题刻,其中就有对此《金刚经》石刻的记载和评价∶“观经石峪,熟视笔画,字径尺余,非所能历千百年曾不灭,岂非神力护持,以遗观者?”。可见,在宋代就已经不知道它的书刻年代和作者了。

泰山经石峪大字《金刚经》,书法遒劲有力,隶楷兼备,是隶书向唐楷过渡时期所形成的一种书体,被书法界称为“经石峪体”。我国历代金石、书法、鉴赏者对其视为珍宝,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其书法艺术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因此,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许多书法家、学者、文人雅士对它进行学习、研究和考证。据扬震方编著《碑帖叙录》云:“泰山《金刚般若经》刻于花岗岩溪床,字大方一尺或亦有一尺五寸不到者……书法雄浑似隶书,又似楷书,隶楷参半。无撰书人姓名,因字体与刻于尖山摩崖《唐邕题名》相似,故或以为唐邕所书,或以为王子椿所书。清阮元《山左金石记》作北齐天保间(550—559)人所作。”从这段说明可以看出,对泰山《金刚经》的撰刻者至少提出两个具体的人,到底是不是其中之一呢?此处首先谈到唐邕。唐邕北齐人,封晋昌郡开国公,善书法。细观两者作品,字体虽似,神韵则不同,仅凭字体相似而断为同一作者,本人不敢苟同;其二谈到王子椿,《泰安县志》及诸多泰山述记也附合此说,根据是徂徕山石刻的款落的是:“经主梁父县令王子椿”,但言明经主是王子椿,而并非言书作者是王子椿。单凭此款也不能证明此说法成立。

后又得民国五年(1916年)震亚书局缩印本初版《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法帖》。全帖共1236字,大约是目前已知字数最多的一个版本。此旧拓片集由瓶斋主人清道人收藏,上海震亚书局编辑发行,帖后有著名书法家曾熙、郑孝胥、清道人的题跋。他们无非是对经文和字体发表一些赞叹而已,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又椐黄思源主编《中国书法通鉴》云:“……经刻于石坪上,作棋枰纹,字经二尺,书法浑穆简静,草情韵无所不备。体在隶楷之间,非六朝人不为。”此书对其作者也含含糊糊,笼统称之为“不是六朝人是写不出来的”,甚至连是“六朝人”都不敢肯定。

还有一种说法是明代学士王世贞提出“笔力古劲,非唐人不能书”,郭沫若先生也附合此说。1961年5月,郭老登临泰山,在经石峪中摩挲良久,见其中“世”字有缺笔,便断为唐人所书,以避李世民之讳。后来,郭老又在岱庙汉张迁碑中发现“世”字亦有缺笔,又改沿旧说,定为北齐人书。并题诗《访经石峪》一首,刻于经石峪石壁上。

最后,焦点又聚集在“北齐人”身上,但具体是谁,到今天谁也说不清,可能将永远是一个谜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