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扬州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获“双赢”

2002-11-2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吴健 戴世勇 我有话说

在扬州大学,有一个特殊的电话号码“7979000”,它是被全校师生誉为“急修110”的物业管理紧急抢修中心的服务热线。该中心成立1年多来,共接报抢修7088次,许多用户在报修情况的反馈单上写下了“十分感谢”、“非常满意”等评语。

2000年7月,扬州大学开始全面推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广大师生对后勤服务的满意率大幅提高,后勤职工的收入有了增加,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始终坚持“三个不能变”

扬州大学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逐步形成了“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始终坚持“三个不能变”:一是后勤改革了,学校的管理监督不能变;二是后勤社会化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不能变;三是职工剥离了,服务育人的职责不能变。如学校成立伙食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分管后勤的副校长担任。在饮食服务实行承包经营的情况下,委员会经常深入食堂,加强监督检查,保证饮食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企业化·商品化·市场化

扬州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步实现管理的企业化、服务的商品化和经营的市场化。学校以饮食服务中心改革为“龙头”,相继启动了运输服务中心、物业管理中心、维修服务中心、经营服务中心、幼教服务中心、饮食服务中心、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医疗卫生中心等8个后勤服务实体的改革。体制改革的推动,各中心纷纷推出特色服务,寻找工作亮点,尽最大可能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

饮食服务中心把窗口的经营承包权交给职工,同时引入社会竞争机制,加大对各承包窗口的成本核算督察力度,对米、面、油等大宗食品实行集中采购,维护就餐者利益,防止饮食隐患事故的发生。物业管理中心提出了“想师生员工所想,急师生员工所急”的服务宗旨,实行“零距离”服务。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借鉴规范化物业管理的做法,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电话,努力实现公寓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维修服务中心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参与学校工程投标竞争,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1年以来,经营服务中心创办了5个教育超市营业网点,对下属的4个招待所进行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明显提高。运输服务中心变成纯经营服务实体,建立了车队、驾校、修理厂等多元化经营运行框架,成为扬州市运输业的排头兵。

师生满意率全面提高

不久前,学校对8个后勤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服务质量、价格等进行了第一次全面大“盘点”。“盘点”结果表明:饮食服务中心的学生就餐率从78.4%上升到89.1%,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从79.5%上升到84.3%;学生公寓中心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从63.3%上升到91.1%;经营服务中心师生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从67.8%一跃上升为94.5%;医疗服务中心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从88.1%上升到94.8%。师生满意率全面攀升。

后勤社会化改革使后勤职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热情发生了巨大变化。校党委书记范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社会化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必由之路,改革不仅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同时,要加强监督稽查力度,更好地发挥服务育人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高校实际的后勤改革和发展之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