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水上长城”是如何铸就的

2002-11-2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北鹰 我有话说

曾经参加1998年抗洪抢险的湖南省华容县洪山头镇红烈村的车章程老人说,1998年洪水期间,他一直吃住在大堤上,白天垒土石、装沙袋、开导渗沟,晚上心惊胆战地盯着长江,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今年不同了,我们轻松多了。现在大堤修得像山一样,虽然我们天天查险,但没有发现一处险情,我们心里踏踏实实的。感谢共产党为老百姓修好了保命堤。”

1998年以来的长江堤防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最大、进度最快、要求最高的宏伟工程之一,它使长江中下游的堤防达到规划标准。虽然今年的洪水水位与1998年相似,但长江干堤没有出现一处重大险情。

300亿元巨资解决“心腹之患”

曾经险象环生的3500多公里的长江干堤,如今是巍然屹立;曾经是千军万马、严防死守的惊心动魄场面,如今是一片片垂柳扬波,平静安祥的情景;曾经是堤内渍水漫溢,如今是稻果飘香,一片丰收景象……特别是武汉龙王庙、九江城堤防等重要险点险段,已变成了今日面貌焕然一新的城市景点,成为了颇具影响力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市民徜徉在这灯火辉煌、绿树掩映、路面平坦、雕塑奇特的建筑群中,到处都洋溢着安泰详和的悠然气氛。

长江堤防的巨大变化,引人注目。

这一切充分反映了国家投资近300亿元加固整治长江干堤的巨大效益,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投入巨资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英明正确。

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说,滔滔长江,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长江中下游蜿蜒数千公里的两岸堤防,多系历史上单薄矮小的土堤逐渐形成,隐患很多。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开展了持续不断的整修加培,但是限于经济和技术条件,一直未能达到规划的标准,以致在1998年的大水中,长江堤防频频告急,险情不断,经数百万军民的奋力抢护、严防死守,才得以安全度汛。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做出了加强长江堤防建设的英明决策。所以说,长江堤防建设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水利上的体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成功实践。长江堤防建设树立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为沿江人民营造了一个稳定的环境,防洪减灾效益显著,得到了广大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堤防建设注重科技含量

据张基尧介绍,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建设4年安排投资300亿元,主要用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3500多公里干流堤防建设,其投资强度为1998年以前近50年总和的10多倍,时间紧、任务重、责任重,质量问题更是不可忽视。

高质量的堤防建设离不开高新技术的应用。为搞好堤防建设,水利部及时制定和完善了有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与此同时,科研人员在长江堤防建设过程中,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例如,10余种不同的先进的防渗墙建设工法和机械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土工合成材料等先进的防渗材料和防渗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正是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在工期紧、强度大的情况下,长江堤防工程建设质量总体良好,至今没有发现重大质量问题和事故。据监理部门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和分部工程检测评定,非隐蔽工程和隐蔽工程的质量合格率100%,其中优良率分别为接近80%和82%。这也证明了我国堤防的勘测设计、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水平已接近世界前沿,部分已经达到并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

如今,长江堤防建设已经显示出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而且这一效益必将随着历史的推进而日益显现出来。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的建设者,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