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反映北大内外的声音

■刊评
2002-11-28 来源:光明日报 郑良勤 我有话说


作为一家极富特色的社科学术期刊,《北京大学学报》自1994年改刊以来,进一步明确其办刊宗旨,继承北大优秀学术传统,走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之路,并提出要“继承《北京大学月刊》、《国学季刊》探求学术的求实和严谨的学风”,“发扬《新青年》感应时代风云的敏锐和创新之精神”。

按照这种追求,北大学报把刊物定位为大型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力求在重大理论问题上反映北大的声音,在学术探索和创新上体现北大的水平,并逐步形成鲜明的学术特色,即在稳定基础研究的同时,加强应用研究,鼓励学术创新,对于不同观点、不同学派、不同风格的学术研究文章给予平等发表的机会。

准确的定位给学报拓展了较大的发展空间。近10年来的统计,北大学报发表的学术论文转载量、转载率和被引用率始终处于全国社科学术期刊的前列。刊物的发行量也连年上升,目前已发行到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配合北大创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北大学报进一步打破了最高学府的壁垒,不分校内校外或名家新人的稿件,择优刊登,使学报真正成为国内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的园地。

据统计,1994年以来,北大学报采用外稿的比例始终保持在30%左右,其中仅国外和港澳台地区作者的稿件就有近40篇。北大学报作者群的职称、学历层次较高,学术力量较强,特别是有一大批校内外的知名学者如邓广铭、张岱年、费孝通、杨向奎、季羡林、侯仁之、周一良、程千帆、刘大年、任继愈、李赋宁、胡绳、周汝昌、张世英、黄楠森等人的关爱,确保了刊物学术质量的稳步提高。同时每期刊发的近三分之一不知名作者和青年学子的论文。

近年来,《北京大学学报》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变革学报过去那种粗糙的纯论文集的模式,提升编辑策划意识,增加刊物的信息量,增强可读性。学报改刊后提出“欢迎篇幅不长但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的学术论文”,还推出“来稿撷英”栏目,“摘登一部分稿件,旨在希望有更多的作者参与”。目前该刊发表的学术论文约占80%,其余的都是学术信息报道类文章,各种文体也都力求文风活泼,能吸引广大读者。

1995年以来,《北京大学学报》获得一系列奖励和荣誉称号,先后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术理论期刊、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并连续三次被确定为全国中文社科核心期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