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建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贯彻“十六大”精神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2002-11-28 来源:光明日报 南昌大学党委书记 周绍森 我有话说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和庆祝北师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阐述了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的时代意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对于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创新,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开拓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增强推进高等教育创新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高等教育创新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的各国政府在高等教育上投入的精力与财力越来越大,教育的发展异常迅速,教育理念、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等,无不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对高等教育来说,形势逼人,不创新就会停滞,甚至倒退。因此,目前人们已经有了一个共识:创新教育是现代文明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

高等教育创新是高等教育更好承担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推进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部分先进大学就出现了创新教育的改革浪潮。现在,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正在进行或开始进行高等教育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实施创新教育。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源于创新,希望也在于创新。

高等教育创新是推进素质教育,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必然要求。教育创新是教育者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新的教学关系、新的教学视野、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教学内容构建的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其创新意识,锻炼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社会整体的创新行为,并由此构成一种社会整体创新机制和创造合力,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健康、持续地发展。高等教育创新的核心是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融合;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不可缺少的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在创新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因此,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全的创新人才的坚实基础。

努力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南昌大学自1993年并校以来,已实现了第一个历史性跨越:把两个省属本科院校发展为全国“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显著提高,教学质量不断上升,科研成果日益显著。

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目前学校正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整体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好势头:学校将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10亿元,在红谷滩新区红角洲片区建设占地3650亩、可容纳3万名学生的智能化、生态化、现代化的山水园林式新校园;“211工程”二期建设开始启动,通过中央三部委、省政府和学校自筹资金3亿元,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本科教育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筹资3.25亿元进行的国家级南昌大学科技园建设,采取一边筹建,一边运作,滚动发展的方式,形成高效、快速、弹性的管理模式。在未来的10年中,我校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团结奋斗,实现第二个历史性跨越:到2005年,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到2010年把学校初步建设成为在国内有较高声誉,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一是教育理念创新。当前,我校在学习借鉴兄弟高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确立了新的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上,自觉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适应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办学功能上,把教学、研究、社会经济服务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教学、研究、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办学思路上,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牢固树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创建教学研究型大学。这样的教育理念是建立在对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是创建教学研究型大学应遵循的一种方法论,也是办学的科学价值观。

二是教育工作创新。教育工作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和发展了的社会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政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原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基础上,推进新“三进”:进网络,进公寓,进心灵。

三是体制与机制创新。要深化人事和财务制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教职员工的收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组建后勤服务集团公司,进一步与学校剥离,实现全面社会化;推行科技管理体制和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制度条件。

四是科技产业创新。我校发展科技产业,将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和江西省情,通过优化学科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学科交叉渗透,以抓重点来带动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实现学研产的紧密结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强解决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能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