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花卉产业造就绿色辉煌

2002-12-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邵文杰 我有话说

玫瑰送友人,百合庆新婚;一束香石竹,深情谢母恩……鲜花,作为日常消费品,走进已经开始富裕起来的千家万户。

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01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已达24.6万公顷;年总产值215.8亿元,出口额8000多万美元,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花卉业,已经成为我国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

花卉产品已达国际水平

广东顺德市小小的一个陈村镇,全镇有一万多户农户种植花卉,面积近3万亩,去年花卉市场交易额达到15亿元。陈村花卉企业多达几千家,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东北的君子兰、河南的牡丹、云南的鲜切花以及荷兰的郁金香、厄瓜多尔的红玫瑰等世界著名花卉在陈村济济一堂,争奇斗妍,馥郁芬芳。陈村也因此吸引了不少不远万里而来的中外客商。

陈村的“绿色”经济不仅仅是向人们展示了农业产业化的美好前景,它更发挥了巨大的产业带动效应。“绿色通道”使陈村像一棵巨大的梧桐树,引来了无数“凤凰”前来筑巢。陈村目前已有300多家企业,除了江苏、福建、浙江等国内企业外,美、法、韩等1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外商投资企业也在陈村落户。

专家介绍说,像陈村这样的花卉基地在我国有上百处,构筑了较为合理的生产布局,并已形成了北京、沈阳、广州、上海、武汉五个花卉消费中心。据介绍,目前上海花卉生产面积已增至近两万亩,年鲜切花销量4.5亿支;海南花卉种植面积超出两万亩,年产值达2.47亿元;北京年鲜切花需求量为3亿支左右,盆花近3000万盆。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花卉资源和园林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约有3.5万多种植物,而且还是梅花、牡丹、月季、兰花、菊花等多种名花的起源中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可以培育出丰富的观赏植物。从古到今,中国人乐于养花、赏花、咏花,形成了独特的花文化。

专家认为,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给花卉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我国花卉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基本上走完了国外100年或200年的道路,大部分花卉产品从质量到品种都达到了与国际接轨的水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花卉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看好。

花卉产业向“三高”迈进

从“傻、大、笨、粗”到“高、精、尖、洋”,如今的花卉业正悄悄改头换面,花卉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强。专家认为,随着花卉品种的大量增加,花卉的消费者更注重花卉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我国有一部分已初具规模的花卉企业,其产品在国内市场仍比国外一般质量的产品有更强的竞争力;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贸易利润率,花卉进口企业将更多选择高质量的花卉产品。这三点决定了今后我国花卉产业高科技、高质量、高品种的“三高”走向。

“云南出口花卉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是云南省高科技项目中启动较早的一个项目。基地建设总面积3000多亩,投产后,基地的鲜切花年产量将达到1.9亿株,每年为云南新增产值2亿元,出口额1000万美元。现在边建设、边生产,累计出口额已有200多万美元,占了该省花卉出口额的20%以上。

据介绍,基地在提高科技含量、品种优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他们生产的鲜切花不但质量居全省前列,还带动了周边地区花农的科学种植意识。有了自己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云南出口花卉的质量逐步得到提升改善,高科技示范工程无疑对云南花卉产业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没有高科技含量的花卉品种,就没有高效花卉业。有关专家指出,品种和质量是提高现阶段我国花卉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采取切实措施,挖掘资源潜力,加大对花卉科研育种的投入,选育优良花卉新品种,增强自主知识产权;尽快建立和完善花卉标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积极开展花卉技术培训,培养大批专门人才。

业内人士认为,花卉业其根本出路在于瞄准国际市场,坚持“树立品牌,以质取胜”的发展战略,通过稳定面积,提高质量化解供求失衡的风险;缩减大路货生产,扩大优新品种种植,以减少结构失调的风险。引导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信息共享化的市场发展趋势,重点建立和完善鲜花拍卖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店之间紧密相联、有机配合的市场流通体系,开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和异地服务。

当前巨大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为我国花卉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预计未来5年内单鲜切花一项就将形成一个200亿元左右的市场。再用5—10年时间,我国有可能基本实现花卉产业的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成为世界花卉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花卉产业,必将造就新时期的绿色辉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