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读书的境界

●周四书话
2002-12-05 来源:光明日报 赵晓明 我有话说

王国维论诗有境界说,并引宋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以喻治学的三种境界。读书因所读书之不同及读书的方式不同亦有境界的高下。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中的尤袤曾说“饥读之可以当肉,寒读之可以当裘,孤寂而读之可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可以当金石琴瑟也”。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谓已入极高的境界。而《聊斋》中的“书痴”那“见宾亲,不知温凉,三数语后,则诵声大作”的境界则更高一层,天马行空,眼空无物,痴得远离烟火,痴得极为可爱。

“红袖添香夜读书”,那太想入非非了吧。司马温公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然后端坐看之”,又太头巾气了吧。当今一著名学者愿“闭门遍读家中书”,北朝的李谧博士说“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这样的“旌旗拥万夫”固然其喜洋洋,到底非我辈之芸芸寒士所敢望。“夜雨孤灯乱翻书”,妙在“夜”,神在“孤”,趣在“乱”。夜雨潇潇,天籁神曲,孤灯相伴,随意乱翻。兴之所之,漫不经意。

张潮在《幽梦影》里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董桥则把读书比作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因阅历的浅深而有不同的感悟,因之也各有境界。

古人有读书得之于“三上”即马上、厕上、枕上之说,我们已无法体味“十岁裁诗走马成”“走马西来欲到天”的“马上”之旨,“厕上”若非肠功能有碍亦不是人人皆能体验,惟“枕上”不管“曲肱而枕”还是“枕经味道”,可谓是真佛只说家常。梁遇春认为“读书是要在床上、炉旁、雾烟中、酒瓶边才行,这样才能读出味道来。”风疏雨细的夜里,一灯如豆,照无眠。拥衾以覆,枕畔散乱地扔一堆书,随手扯一本,率性而读,或一目十行,或细细品啜,“夜雨孤灯乱翻书”,“夜阑犹剪灯花弄”,“瘦尽灯花又一宵”,真可谓至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