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农业大学也要办成“大”学

大学书记访谈
2002-12-0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戴自更、吴春燕 我有话说

江惠生,男,1946年12月生。197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系,1983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农业干部培训班,1992年初至1995年5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省农委副主任。1995年5月至2002年3月任广东省英德市委书记。2002年3月后任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记者:具有90多年悠久历史的华南农大,如何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江惠生(以下简称江)我们既要保持90多年形成的传统优势,又要按照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创新。华南农大的传统优势是热带、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生命科学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今后我校要以这些传统优势为基础,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拓展新领域,把学校办成农、工、医、文、理、经、管、法齐全的多科性综合大学。

华南农大有些冷门专业,只要敢于创新,仍然大有前途。如茶学这几年招生情况不太理想,其实茶学专业不仅要研究如何种茶,还有许多领域有待开拓:茶叶里是否含有抗癌物质?如何提炼和加工?世界茶叶加工和贸易销售情况如何?等等。农业大学要办好,学科建设就要创新,研究领域就要拓宽、深化。

记者:前不久,同样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某农大的学生找工作就屡受挫折。您如何看这个现象?

江:作为农业大学的党委书记,我是以平静的心情对待此事的。虽然我国已经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正迈入小康社会,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远没有解决。另一方面,社会上对农业也有较深的误解,以为就是挑大粪种地,而农民就是卖苦力晒太阳。其实现代化农业应该是高度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我去德国参观,农民在风景如画的农场里,开着有空调的机器,悠然自得地耕作。北欧、西欧的一些国家甚至规定:只有大学毕业后工作若干年,才有资格“上岗”当农民。值得庆幸的是,许多年轻人已经认识到现代农学的魅力,广州、深圳等城市里的孩子争相报考我校的园林、园艺、兽医等专业,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专业正逐步由冷门变热门。我们相信,农业是永恒的产业,当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的新阶段,农业将展示出美妙的图景。

记者:您多年从事地方上的实际工作,最近新任大学党委书记,有何新的办学思路?

江:多年的实际工作,使我有更多机会了解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我了解农业的发展趋势,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来到华南农大后,我建议创办若干新学院,开设若干新专业,目前这些建议已被采纳,有的正在运作之中,明年开始招生。

我认为,大学的关键是一个“大”字,农业大学也要向“大”字努力。这里的“大”,既是指办学规模的大,也是指学科门类的齐全,这是高校大众化的基本要求。

华南农大既要发挥“农”字的优势,又不能局限于“农”字,全国普通高校专业目录总共11个学科门类,目前我校就有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和哲学等8个学科门类,今后我们还要尽可能涵盖除国防军事外其他多门类的学科,让学科群互相渗透,互相提高,力求把华南农大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多科性农业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