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漂亮的围歼战

2002-12-0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吕贤如 我有话说

如今,一度严重扰乱市场、污染生态环境、危害人民健康的“黑心棉”已是“四面楚歌”,成规模制售“黑心棉”的违法活动基本得到控制。

“黑心棉”围歼战始于去年初。2001年4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将棉花打假列入重点。2001年8月,国务院七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发出打击“黑心棉”动员令。质检部门及其专业纤维检验机构会同经贸、工商、公安、卫生、教育、旅游等部门全线出击。

釜底抽薪 管住原料

扫除“黑心棉”的首要一步,是管住原料。今年七月,在深入调研、集思广议的基础上,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经贸委、卫生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出有关文件,对医用纤维性废弃物、纤维性工业下脚料、再生纤维状物质、废旧服装等废旧纤维制品,从加工、销售、处置、回收等各环节严加布控,明确了医疗卫生机构、企业、废旧纤维制品回收、再生纤维制品加工销售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卫生、经贸、工商、质检等监管部门对原料处置、流向、销售等的监督职责,明确了违法行为的处罚细则。各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将宣传材料发放到加工、经营业户。

釜底抽薪,初战告捷。医疗卫生机构坚决销毁医用废弃棉,截断流入市场的“源头”;纤维加工企业责任到位,普遍做到明示包装,警示告知,为制止违禁原料混入絮棉制品筑牢防线;一些重点区域再生棉市场趋于规范,如浙江省温州、苍南等地絮棉生产违法行为几近绝迹。辽宁省辽阳市28家企业告别了生产劣质絮棉制品的过去,其中20家停产,8家转产。各地检查发现,目前一些絮棉制品生产企业不再使用“黑心”原料,去年查处的违法企业今年未见反复,许多大商场未发现批量销售“黑心棉”问题。

市场截流事半功倍

长期以来,大中专院校、幼儿园、医院、宾馆等单位是“黑心棉”泛滥的重灾区。为此,扫除“黑心棉”的第二个“撒手锏”,就是加强对集团购买的监管,堵死“黑心棉”流入社会的主要途径。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经贸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有关文件,为大宗购买絮用纤维制品规定了统一、操作性强的制度和办法。北京、上海、重庆、湖北、四川、青海等地专业纤维检验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了与学校、医院、宾馆、幼儿园等单位的协作,对投标商家的絮棉制品实施报检,对进校絮棉制品进行监督抽查,提高了采购絮棉制品的质量。

牛刀小试,初见锋芒。“黑心棉”入侵的主渠道基本堵住。今年8、9月间,青海省监督抽查了12所大中专院校购买的12家生产企业、6个品种的絮用纤维制品,劣质制品已经绝迹。四川省对学生床上用品统一招标、集中采购,今年170所高校、中学的50万件学生床上用品,棉胎合格率高达95%,10万个枕芯全部达标。

重点区域 “刮骨疗毒”

全国有21个省、两个计划单列市曾分布有221处制售“黑心棉”重点区域、重点场所,这也是整治“黑心棉”的主攻方向。有关部门对这些重点区域和场所进行“刮骨疗毒”,即采取彻底断电、彻底捣毁生产设备、彻底清理厂房、彻底没收原材料、彻底没收不合格产品等五大措施,对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制售行为依法取缔。

“刮骨疗毒”,战果颇丰。去年以来,四川省质监局与成都市工商局、公安局联合行动,对群众举报的“黑心棉”窝点严厉打击,公判了6名犯罪分子。深圳市质量监督稽查大队发现龙岗区布吉镇甘坑村特大加工“黑心棉”窝点,共有11个分点,堆放原料仓库20个,查获“黑心棉”原材料2.8万多件,成品棉被3000多床,货值高达70多万元。此次打假中,全国有数百名制假售假分子被移送公安机关,有100多名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制裁。

截至今年12月初,在这221个重点区域和场所中,已有68处泛滥的“黑心棉”得到完全控制,88处絮棉质量明显好转,群众投诉举报大幅下降。另据最近市场强制检验显示,涉及全国43个重点市场、226个企业的11万多件絮棉制品合格率已达8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