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市场在宏观调控下配置资源

2002-12-1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记者: 十三年来,市场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各种束缚中解脱出来,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具体说来它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其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于祖尧: 十三年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告别了短缺经济,市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最大的变化是计划经济中被行政命令和行政指令束缚的经济本身的活力得到发挥和释放,一切要按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办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主体,价格是主要调节手段。我国经济学界泰斗孙冶方曾强调了两点,一是“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是第一规律”。计划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限制,不随市场供求关系定价,而由政府定价,有的价格是几十年一贯制,经济因此处于短缺状态,只好用配给制的分配制度来解决问题。第二点是价值规律不是“大观园的丫环”,想用时就用,不用时就不用。经济规律是始终在发挥着作用的,其作用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的政策不能限制它,只能去顺应它。

改革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经过了一些尝试和摸索。第一是放开物价,随后调整价格改革步骤,采取稳中求进、逐步放开的办法,摸索着前进。第二是逐步取消了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的主体。过去企业是算盘珠,上级拨它它才动;而现在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第三是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形成比较完备的体系。最开始只有产品市场,后来逐渐有了生产资料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当然有的市场还需要完备,还需要创造条件让它慢慢成长。

十三年来,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有了非常大的改革,过去是靠行政命令、行政手段的直接调控,现在是用经济手段的间接调控。虽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调控难度大,但收效好,使我国20年来年增长率保持在9.54%。特别是在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很不稳定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仍在保持高速稳定增长。这说明政府间接宏观调控艺术越来越成熟,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调控手段综合应用,调控能力增强。这包括为了刺激经济连续11次降低利存贷款利率;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专门制定中小企业促进法;为了拉动内需,通过增发国债、投资基础设施,等等。

十六大报告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总结为党十三年的基本经验之一,是非常正确的,这条基本经验在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还将发挥重要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