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焦作出土带印鉴文字的陶器陶坯

2002-12-12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崔志坚 我有话说

本报郑州12月11日电 经过近四个月的考古发掘,邢邱故城出土了500余件带有印鉴文字的陶器及陶坯,河南省文物局的专家称,数量之多、书法艺术之精湛,均为国内所仅见。

邢邱故城南邻黄河,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东15公里的北平臬村,是春秋时期晋国邢邑所在。据《左传·楚共王二年》(公元前589年)载:“子反、子灵(屈巫臣,字子灵)争夏姬,而雍害其事,子灵奔晋,晋人与之邢,以为谋主。”

此次由河南省文物局会同温县文物所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是为配合西气东输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而进行的,分东、西、北三个发掘区域。城址平面呈梯形,东西宽840—1200米,南北长1230—1400米,通过对北发掘区内的城墙墙体解剖可以确认,墙体历经修补,最晚应在明代,墙体内壕出土的陶器属春秋中期。东发掘区内最有价值的发现,是一件完整的横截面呈五边形的大型陶水管道,应属地下排水管道构件,造型同秦代咸阳故城出土的相似,是这类排水管道中时代较早的,代表着当时较高的城市发展水平。

西发掘区为邢邑的陶窑作坊区,发现了陶窑6座,灰坑3座。在一大型灰坑内,出土了带印鉴文字的陶器及陶坯500余件,共有15个字类,以“邢公”、“邢”居多,标志着该窑属专门烧制贵族用品的官窑。印鉴文字分布于器物的不同部位,以篆文为主,也有少量草书文字,字迹清晰考究,线条细腻流畅,数量之多,工艺及书法艺术之精湛,在国内同期遗物中尚属首例。

此次考古发掘为史载楚国在晋和吴的南北夹击下渐趋衰弱提供了佐证,也匡正了诸多文献记载的巫臣投晋封邢的“邢”乃河北邢台的谬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