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办好农科研究生教育

2002-12-1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胡萌 我有话说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使农业的发展成为关键。作为我国唯一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农业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肩负着培养现代农业科研人员的重要任务。日前,记者就如何办好农科研究生教育,培养农业科研战线的创新人才采访了中国农科院党组成员、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章力建。

记者: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上提出了“教育创新”的思想,您能否谈谈研究生院贯彻“教育创新”思想的设想?

章力建:作为我国唯一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农业科研机构,我们今后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根据我院“十五”期间科研立项多、层次高、任务重、经费充足的优势和特点,加大工作力度,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优化学科结构,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力争在“十五”末实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双丰收。同时,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形势下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推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培养方式的改革,构建起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记者:在培养农业科研领域的创新人才方面,农科院研究生院具有哪些优势呢?

章力建:首先,我们有科研条件、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优势。科研单位承担的科研课题数量、科研资源、研究手段、研究水平、出成果数量都比较强。因此,在科研第一线培养的研究生具有课题层次高、论文起点高、动手能力强的突出特点。“九五”期间我院研究经费达5.69亿元。“十五”期间科研项目总经费是“九五”的5倍以上,仅头三年,我院的科研经费已达10亿元。我院共有价值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5381台(套),农牧试验场26个,资源圃11个,科研等用房74万平方米。到目前全院共有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3682项,其中获奖成果1982项。我院以占全国7%的科技人员获得26%农业方面的国家级奖励成果。这种科研规模优势是其他农业院校无法比拟的,也是科研单位吸引优秀生源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教师和导师队伍优势。科研单位办研究生教育在师资配备上,能够博采众长,优势互补。除少数基础课由研究生院教师担任外,专业课的教师一是聘请院属各研究所有较高学术水平、有一定教学能力的科研人员担任,二是聘请国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任教。由这些专家组成的层次结构优势明显的科研群体,在我院研究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教师规模优势是高等院校所不具备的,为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是学科规模优势。我院有39个研究所。22个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27个农业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国家种质资源库(世界第三大库)和1个国家农业图书馆(藏书世界排名第三),全院共有硕士学位授予专业28个,博士学位授予专业13个,学科专业几乎涵盖了除林业和渔业外的所有农业领域。近年来,我们加强了生物技术、资源环境、农业遥感、计算机、农业应用、农业航天育种等领域的建设,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这种学科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科的交叉与发展,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第四是国际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优势。我院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的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发计划署、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及其下属的12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欧盟等地区(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联合建立实验室,交换种质与信息资源,开展科研项目合作研究,互派科学家访问、考察、讲学,派遣科技人员出国进修,及举办学术会议和技术培训班等形式开展了学术交流与农业科技合作。所以,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最近在《2002中国研究生院评价》中,又以“农学第一名”跻身12所中国一流研究生院之列。

记者:据了解,农科院正在进行科技体制改革,这对研究生院的创新教育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章力建:我院科技体制改革后,将保留一支精干的创新队伍。这就需要有一大批以研究生为主的年轻蓬勃向上的科技创新生力军和辅助队伍,以保证我院科技创新任务的完成。这对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大有益处。他们可以直接接触到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和研究项目,了解世界农业科技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开阔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实验能力,从而促使他们取得创造性成果,为我国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