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祖国感谢伟人”

2002-12-1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巴黎记者 何农 我有话说

希拉克总统主持大仲马遗骸移葬先贤祠的仪式。


“祖国感谢伟人”,这是刻在法国巴黎先贤祠大门顶廊上的著名语句。法国人死后如果能够葬入此地,就成为万众景仰、国家感谢的伟人。2002年11月30日,法国十九世纪大文豪亚历山大·仲马(大仲马)下葬先贤祠的仪式隆重举行。

迟到百年的哀荣

11月30日星期六,法国作品流传最广的作家大仲马的遗骸,在总统希拉克主持的仪式中,由他老家的下葬地移入先贤祠。在此之前几天,在原安葬地、作家老家埃纳省维勒柯特雷小镇,已经举行了隆重的吊唁、起灵仪式。家乡的送葬队伍,护送着这位著名同乡的遗骸,走遍了作家出生和生活过的街区。29日,大仲马遗骸棺木到达作家自己建造的基督山城堡,供公众凭吊。大仲马之友协会成员以及演艺界人士还组织了守灵。

30日上午,大仲马的遗骸,自基督山城堡出发前往位于先贤祠附近的法国参议院,法国参议员们和文化部长向作家致敬。18点15分,大仲马的灵柩由四位配带长剑、全副武装、扮成剑客的共和国卫队仪仗队骑兵扶棺护送,灵柩上覆盖的丝绒锦旗题有大仲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名言。队伍行进过程中,一些演员进入队列,为公众朗诵大仲马作品。前来参加移灵仪式的希拉克总统和拉法兰总理,以全体法国公民的名义,恭敬地向这位被称为“法兰西共和体制守护神”的作家致以崇高敬意。

据称,移灵仪式的方案是通过公开招标,在6个候选方案中挑选出来的。整个活动由共和国卫队乐队配乐伴奏,电视台向全国进行直播。随后两天,先贤祠全天免费向公众开放,以便让人们最后一次凭吊大仲马。12月3日,他被埋入左拉和雨果所在的坟穴。

在出生二百年、逝世132年后,大仲马终于享受到了和他的同时代好朋友、也是大作家的维克多·雨果同样的待遇。

拉美黑奴的后代

三百多年前,法国在中南美洲的殖民地——海地,有一个叫作瑟才特的奴隶。她的法国主人因为买不起一张回法国的船票,而不得不把她作为家具卖给另一个法国军官。瑟才特就是大仲马的祖母。大仲马异常魁梧和粗犷的身躯、卷曲的头发和黝黑的皮肤,令人可以一下子知道他的血统。他1802年出生,20岁时来到巴黎并开始文学生涯,1870年去世。大仲马这个名字,其实是后人为区别他的儿子小仲马(《茶花女》的作者)而给他起的俗称。这个海地奴隶的后代是个多产作家,一生著有80部长篇小说,其中最为脍炙人口、几乎家喻户晓的是《三剑客》和《基督山恩仇记》。这两本书被译成无数语言,被拍成至少三百部电影。后人为他编辑出版的文集多达250卷。他的作品中人物总计有4400名主角,次要角色8000多人,另有2.4万人的名字出现。他的作品想像力极为丰富,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作品被翻译成上百种文字,他的小说人物活跃在24个国家的银幕上。

作为一个大众化的传奇小说家,大仲马生前就已经名闻遐迩。但也正是因为他作品的通俗和传奇色彩,评论界认为他低级庸俗。他在世时,在法国文坛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他同年出生的雨果,则完全是另外一个地位:国会议员、文坛泰斗,死后直接进了先贤祠。大仲马的作品是在他去世后,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传遍全世界,并为法国文学带来巨大声誉的。他的作品内容丰富多彩,他的一生则和他的小说一样曲折、充满传奇:财富得而复失、复仇、多角恋爱、私生子数名、债务缠身。

人生最伟大的归宿

先贤祠是一个与法国大革命同龄的建筑,位于巴黎市中心知识分子云集的拉丁区。先贤祠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在大仲马之前只有69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安葬于此的殊荣。大仲马是继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和马尔罗之后第六位进入先贤祠的法国作家。

先贤祠最初完全是为了宗教目的而建。工程于1758年开始,由于战乱和财政的原因,工程断断续续,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这座长110米、宽84米、高83米的建筑才算基本完工。建成以后,这里成为法国伟人们的安息处。几百年来,法国人都把死后能够进入这座殿堂,作为人生最美好和最伟大的归宿。

历史上,绝大多数情况是当事人死后多年,才被接纳葬入先贤祠的。1995年,居里夫妇遗体被移入祠内;1996年,作家安德烈·马尔罗也获此殊荣。2003年,在法国作曲家柏辽兹两百周年诞辰之际,也将被移灵入祠,他也将是第一个安葬先贤祠的法国作曲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