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炳灵寺石窟引起学界关注

2002-12-15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陈宗立特约记者 周文馨 我有话说

本报刘家峡12月14日电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及日本的60多位佛教艺术、石窟考古方面的专家学者,近日相聚甘肃永靖县刘家峡,对中国六大石窟寺之一的炳灵寺石窟进行第一次学术研讨。

“炳灵”一词源于藏语,意为“十万弥勒佛”。炳灵寺位于黄河上游刘家峡,两条重要的历史古道——“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在此交汇,石窟始建于佛教盛行的十六国西秦时代,此后的1600年里不断开凿修葺,曾是中西古文化融合与传播的枢纽,在中国早期石窟佛教的发展和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寺现存窟龛183个,石雕694尊,石胎泥塑82尊,壁画约900平方米,主要集中于长200米、高60米的悬崖峭壁上。其中169窟内的造像与壁画,还保存着目前我国石窟中最早的题记,即“建弘元年题记”,为炳灵寺石窟和中国其它重要石窟的分期断代,提供了标志和线索。此外,炳灵寺还保存有中国最早的维摩像、净土龛、释迦多宝像、弥勒佛立像、十方佛像,以及写在墙壁上最早的写经《佛说未曾有经》等,这些珍贵文物奠定了炳灵寺在中国佛教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先后5次对炳灵寺石窟进行全面考古调查。甘肃学者冯国瑞在首次考察后写出《炳灵寺石窟勘察记》,于上世纪50年代在《光明日报》发表,引起了全国关注。此次研讨会上,专家们提交了32篇论文,就该石窟的开凿年代、艺术风格、在中国石窟艺术造像及佛教传播中的地位与影响等专题发表论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