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经济适用房的“漏洞”该堵了

观察窗
2002-12-16 来源:光明日报 石松 我有话说

在北京,一些以经济适用房名义销售的楼盘里,不难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些住户开着高级轿车来来往往,有的人在一栋楼里拥有几套住宅。难怪近日京城有报纸惊呼,北京经济适用房变成了“富人区”。

笔者查了一下国家有关部门的文件,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纳入政府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享受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供应的普通居民住房。我们可以从这几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变化看,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推出,对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住在简陋房子里的普通百姓,因这项政策的出台而能住上现代化的住宅、一步跨进小康而高兴不已。有报道说,由于北京市出台了限定经济适用房最高售价、开发商利润不超过3%的政策,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发展迅速,天通苑、长安新城、回龙观文化居住区等销售一再出现火爆景象,老百姓昼夜排队也高兴。

而现在,一些地方的经济适用房慢慢“变了味”,经济适用房向“贵族化”方向发展,大量高收入阶层涌入其中。虽然不断有媒体反映,但这种情况仍然屡禁不止,并似乎有失控之虞。

笔者认为,高收入者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不良后果至少有二:扭曲了国家政策,挤占了国家给予中低收入家庭的利益;扰乱了房地产市场,使得通过市场运作开发出的商品房销售受到影响。

据一位业内人士说,如果严格执行国家开发经济适用房的政策,真正面向中低收入阶层,开发商的利润较之商品房太少,因为在开发中,有的优惠政策落不到实处,管理部门伸手太多,费用摊派频繁。而以经济适用房的名义,开发面向高收入阶层的楼盘,则可“名利双收”。

而事实也是如此,近来开盘的一些经济适用房面积大多在一百多平方米以上,大至两三百多平方米,价格更是令中低收入者望而却步。而实际的需求却并非如此。有一项对北京、上海等5个城市的居民进行的调查显示,60%的人认为经济适用房的价格过高。有调查说,在北京,近70%的购房人需要的是30万元以下的住房,希望经济适用房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下的比例超过了90%,而目前的经济适用房60%以上的房价在30万元以上。

经济适用房不“经济”,问题出在哪里?有说是某些开发商在建设和销售过程中,虽然享受了如国家划拨用地的优惠政策,但并未将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有说是国家规定免征适用房的土地出让金,而土地出让金恰恰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国家请客,政府出钱”,地方政府自然不愿过分认真云云。

让中低收入家庭改善住房条件,住好房,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只要抓住这个出发点,下决心彻底堵住经济适用房在销售过程中的漏洞,把国家的“让利”让在真正需要者的身上,扭曲的市场就不难纠正过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