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对外教育交流要注重实效

视点
2002-12-1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韩显阳 我有话说

不久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育考察团访问南联盟。吴汉东校长感慨地说,“南联盟教育资源严重闲置,实在可惜”。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加快教育开放步伐,留学和学术交流越来越普遍,这是可喜的。但也有一种观念上的误区制约着教育交流的效果。那就是,一些人迷信西方,挤向欧美发达国家的“独木桥”,甚至不惜花上万美元买一个子虚乌有的欧美大学文凭,而不愿到其他国家学真本事。

比如,前南的科技、教育就有不少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其许多大学的学科领域具有世界声誉。贝尔格莱德大学建筑学院在世界建筑院系曾排名第八;卢布尔雅那大学人文学院的泽热克教授在哲学、文学、精神分析等领域成果卓著,被欧美学术界誉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萨格勒布大学建于1669年,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其医学院的运动医学处于欧洲领先水平,等等。

其次,我国与前南国家有深厚的传统友谊,学者专家愿意把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中国留学生、与中国学者分享。辽宁肿瘤医院的柏和院长参观诺维萨德“卡米尼察肿瘤研究所”后说,南专家手术技法细腻,值得中国同行认真学习,而且他们毫无保留地介绍经验更是出乎预料。

其三,双方教育合作有切入点。南联盟是欧洲农业发达国家,诺维萨德农学院在欧洲属一流,其大田作物研究国际领先。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曾大量借鉴南农业经验。

尽管如此,我国一些学校和学生对前南、乃至整个东欧国家缺乏兴趣是不争的事实。教育部每年提供赴南留学名额11个,但多年来名额从没有招满,而且以进修当地语言为主。去年7位留学生中5位学语言;今年9位,学语言的5人。

我国教育部门已经重视这个问题,要求挖掘东欧、前苏联各国在工、农、医方面的闲置资源;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也行动起来,不再漠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国际交流方面不搞“一刀切,一元化”,而是全方位展开。该校与诺维萨德大学、贝大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准备明年和诺大共同举办国际研讨会,探讨社会转型时期以及WTO背景下的经济与法律问题。

辽宁肿瘤医院一位年轻学者,多次申请赴美留学未成,耽误了许多精力和时间。他最后来到南斯拉夫,不料却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他师从南成像学专家,成为该医院的业务骨干。回国后,他颇有感触地写了一篇《留学南斯拉夫,我不后悔》的体会,赞扬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对中国朋友友善的南专家学者。

教育交流合作要注重实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科技教育交流,眼睛瞄向最发达国家,无可非议。但如果不顾实际需要,盲目向西看,那么学到的可能是花架子而非真本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