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国科普事业有了最好的发展环境

2002-12-2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金振蓉 我有话说

为期两天的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今天闭幕。从昨天到今天,出席全国科普工作会议的代表在座谈时都谈到一个共同的感受,这就是我国已为科普事业营造出了最好的发展环境。在今年早些时候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著名数学家陈省身也曾发出过同样的感叹。

科普走上法制轨道

今年6月,我国颁布了《科普法》,以法律的形式将科普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这在国际上也是走在前列的。

1994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了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措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把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地位。1996年和1999年,我国先后召开了两次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今天这是第三次全国科普工作会议,每隔三年就召开一次科普工作会议,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经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科普事业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科普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央到地方都相继建立了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工作协调新机制。各级政府对科普事业的投入在逐步增长,社会投入的渠道正在逐步形成。近年来相继出台了《2000-2005年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纲要》、《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等科普政策文件。全社会形成了政府大力推动,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社会各方广泛支持科普事业的良好氛围。

科普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普场馆建设逐步进入高潮。截止到2002年,我国共建成各类科技场馆425座。其中国家级科技馆1座,省级科技馆29座,东部地区共336座(包括各级别),西部地区10省区共89座,1996年接待10万人次以上的科技馆约40座。

科普创作出版日益繁荣,每年出版的科普读物达7000-8000种。全国科技类报纸有200多份,科普杂志300多种,2001年出版的科技类音像制品达1782种,350多万盒。大部分省级以上电视台设立了科教类频道,制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教影视作品。提供科普信息服务类的网站有180多个,专业性科普网站数十个。

科普基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高度重视。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先后命名了200家“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国科协命名了200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并进行了科研院所和高校实验室向公众开放、科普社区建设等工作试点,对于发挥科普教育的示范引导起到了重要作用。科技部、中宣部和中国科协又先后三次表彰了398个全国科普先进集体和654名先进工作者。

重大科普活动效果显著。2001年和2002年两次成功举办了全国科技活动周。通过举办一系列群众性科技活动,充分展现了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广大群众深刻体会到科学技术作为我国新世纪发展动力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再次兴起了崇尚科学、理解科学的热潮。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科技部等十多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开展的“三下乡”活动,专门面对农民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活动;自1996年以来,各级科委、科协等方面共组织800多万科技人员下乡,向广大农民群众发送了数以亿计的图书资料,举办了220万次科技培训,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和农村科技骨干得到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科普工作社会化有显著进展

我国的各级科协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面向农村、城市、企业和各界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科普活动。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组织也都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特点,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政府和各级社团的积极组织下,社会各界积极投身科普事业,科研机构、学校、新闻媒体和企业等都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普工作新局面。

然而,出席全国科普工作会议的代表也都谈到,当前,科普的投入不足,且投入渠道的单一,科普场馆供需矛盾突出,科普展教设施和展品设计水平的落后,科普队伍规模小,且缺乏高水平的专业科普人才,科普图书和影视作品创作的原始创新能力差,科普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相对落后等问题,仍然制约着科普事业的发展,在座谈中,大家谈到,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这方面,科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家纷纷为科普事业的发展献技献策,表示要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把科普工作这项崇高的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本报北京12月19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