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生,别让手机搅课堂

2002-12-2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周仕兴 本报记者 刘昆 我有话说

课堂上,突然,一阵“鸟”叫声从教室角落传来,老师条件反射般停下讲解,学生们却心照不宣:“谁的手机响了?”

这位老师不禁愤怒却无奈地问:“同学们,你们有那么多业务要联系吗?”

这是时下许多学校经常可以看到的一幕。

手机风潮席卷校园

前不久广西大学学生会做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某个班级60名同学中,47人已经拥有或正准备购买手机;同时,他们还在南宁市大中专院校中进行了抽样调查,800多名学生,有64%的同学已经加入了“手机族”。

据悉,在国内其他高校中,学生使用手机也呈增长趋势。特别是在高年级同学中,手机普及率普遍很高。

手机,正在成为当代大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而有关商家更是瞄准了高校学生群这块大蛋糕,推出了诸如“校园卡”、“军网”等各类“优惠套餐”,为手机风潮席卷校园“煽风点火“。

校园手机几无正事可做

那么,大学生们怎么使用手机呢?是“用于找工作”、“和家里联系”吗?

据记者了解,同学们的手机真正用于“正事”的少而又少。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摆设,或是有事没事煲个电话粥,或是同学之间互发一些好玩的短消息,或是当做游戏机随手摆弄……而在学生宿舍,“手机族”们摆阔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固定电话明明就摆在身边,他们却喜欢“舍廉求贵”用手机打电话,边通话边摇晃着来回走动,看上去像老板,很潇洒。

尽管目前移动通讯资费优惠不少,但对大部分经济没有独立的大学生而言,手机话费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据某网站的一项调查表明,大约75%的同学手机每月话费都在150元这个幅度,已相当于贫穷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了。而手机话费的来源,只有8.34%的同学属于自己筹集,其他都是掏父母的腰包。有的是自己从伙食费中克扣,有的则是父母专门一手包干。

学生到底该不该用手机?对此,家长们意见不一,不少家长主张,给子女有限的生活费,让他们自己“量入为出”合理利用,也不失为一种锻炼理财的办法。他们说,只要用在正道上,既方便日常联系,又时尚而快捷,何乐而不为呢?

而一位反对儿子购买手机的家长则告诉记者:“全家人的收入供他上学都已经勒紧了裤带,现在他又养了个手机,一点体谅之心都没有!”

难管校园手机

如何正确对待学生使用手机,已经成为国内不少高校共同关注的新问题。

据悉,不少高校都出台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在某高校的《移动通讯工具管理办法》中,我们看到:上课必须调为震动或自动关机;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等公共场所不能使用手机;考试一律不能携带手机,一经发现,即当作弊处理……对此,相关负责人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这一规定旨在规范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公共道德,维护正常的课堂及考场秩序,尽管有点无奈。

但遗憾的是,在采访中笔者发现,这些规定在某些高校中却成了一纸空文,手机铃声在课堂上响起或溜出教室接电话的事仍时有发生。对此,广西大学新闻系的小张同学言辞恳切地说:“不管怎么规定,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自己本身的自觉意识。大学生毕竟已经成年,要是连这点公德心都没有,那真是可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