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02十大国际新闻

本报与无锡市委宣传部主办 全国40家媒体参加 中国国际新闻论坛年会评出
2002-12-2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1欧元流通欧盟扩大统一进程连树两碑

欧元纸币和硬币在2002年1月1日零时正式启用,经过两个月的“双币流通期”,至3月1日零时,所有12个欧元国的旧币不再具有交换价值,正式退出流通领域。诞生于1999年1月1日的欧元,从此成为欧元区3亿多民众的共同货币,并成为第二大国际货币,对美元的霸主地位构成挑战。

12月13日,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宣布,已与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捷克、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和马耳他等十国达成全面协议,十国将于2004年5月1日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欧洲结束了半个世纪的分裂状态。欧元的正式启用和欧盟的大举东扩,是欧洲一体化建设中的两个里程碑。

2货币贬值诱发危机拉美金融再陷困境

为了拯救已连续四年下滑的本国经济,阿根廷议会两院1月6日通过了包括放弃现行经济模式、实行货币贬值等重要措施在内的经济改革方案。随后,阿根廷经济部长宣布,比索同美元的固定汇率由原来的1∶1改为1.40∶1,比索贬值了近30%。此后三个月内,阿根廷比索对美元的汇率一度跌至4∶1的最低点。

阿根廷的经济危机在拉美国家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拉美股市和汇市普遍暴跌,国家风险指数飙升,拉美经济笼罩在金融危机阴影下。南美第一大经济体巴西的货币雷亚尔仅7月份就对美元贬值了23.4%。拉美地区金融危机给地区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据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8月1日发表的经济预测报告,今年上半年拉美地区经济下降约3%,失业上升9%。

3阿拉法特屡遭围困以军行为各国谴责

3月30日,以色列出动军队占领和围困阿拉法特在拉马拉的总统府,要求阿拉法特按以色列的通缉名单,交出杀害以旅游部长泽维的凶手等恐怖分子。巴方拒绝了以方的要求,阿拉法特随之被困在办公室达一月之久,其间曾一度被切断与外界的联系,食品与用水也发生困难。此后至今随着巴以关系的起伏,以方对阿拉法特的围困时紧时松。

以军长期围困阿拉法特遭到国际社会谴责。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巴以9月开始谈判解除对阿拉法特的围困,但至今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阿拉法特是100多个国家承认的巴勒斯坦领导人,是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民选领导人。屡屡围困阿拉法特,成为巴以冲突中的一个独特现象。这种做法使以色列陷入了道义和外交困境。

4非洲联盟正式成立脱贫致富任重道远

7月9日,52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和代表在南非德班举行非洲联盟首届首脑会议,宣告非洲联盟正式成立。

会议通过了非盟下设的非盟首脑会议、执行委员会、常任代表委员会和非盟委员会等主要机构的章程,并发表了“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宣言,制定了消除贫困、摆脱落后、实现富强的宏伟蓝图。主张非洲国家在新世纪联合起来迎接挑战,推动和平与发展,迈向政治经济一体化。

非洲联盟的前身是成立于1963年的非洲统一组织,它曾为非洲国家争取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非洲联盟的成立,是非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步骤,它标志着非洲已从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转入克服贫困、实现富强的新纪元。此举必将对7亿非洲人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5美国公司频曝丑闻财务欺诈殃及股民

7月21日晚,总资产达1070亿美元的美国世界通信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此前它承认存在财务欺诈行为。这起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把美国一连串大公司财务丑闻推向高潮。继世通公司之后,施乐公司、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百时美施贵宝公司、默克公司等著名企业相继曝出财务丑闻。华尔街股市随之一泻千里。9月24日,道-琼斯指数以7683.13点报收,纳斯达克指数以1182.17点收盘,分别创下近4年和6年以来的新低。若从2000年初股市最高峰算起,股票投资者已损失8万亿美元的财富。

更为严重的是,这一连串丑闻极大地动摇了投资者对美国乃至世界财会体制的信心,致使世界各地股市严重受挫,并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步伐。

6朝鲜解冻核计划半岛局势令人忧

美国总统特使、助理国务卿凯利10月初对朝鲜访问后,突然向媒体透露,朝方向其承认“朝鲜仍在实施核武器开发计划”。此事立即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12月12日,朝外务省发言人宣布,朝鲜解除1994年朝美核框架协议签订后对核计划的冻结,立即重新启动和建设电力生产所需的核设施。

朝方指出,美将朝鲜定为“邪恶轴心”,将其列入“先发制人”核打击对象,践踏了朝美核框架协议的精神。美对朝停供重油、停止宁边轻水核反应堆建设等一系列制裁措施,造成了朝电力缺口。

朝日关系今年曾有突破性进展,朝日首脑会晤,朝日重开建交谈判。在金大中“阳光政策”主导下,韩朝关系也出现了缓和态势。但此后,日韩的朝鲜政策遭到美方质疑。现在,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原则受到冲击,朝鲜半岛局势恶化的趋势令人担忧。

7系列爆炸震惊印尼合作反恐迫在眉睫

10月12日,印度尼西亚旅游胜地巴厘岛发生针对外国人的系列爆炸事件,造成近190人死亡,320多人受伤。这是印尼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恐怖事件。这些爆炸几乎同时发生在当地时间晚上11点左右。首起爆炸发生在巴厘岛库塔海滩某外国游客聚集的娱乐场所;第二起发生在美国驻巴厘岛总领事馆附近。在爆炸中受伤的大部分是外国游客,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日本、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爆炸发生后,印尼总统梅加瓦蒂和国际社会一致强烈谴责这起恐怖事件。这些有预谋的严重恐怖袭击事件再次提醒世人:恐怖主义在迅速“全球化”,打击恐怖主义是全球面临的共同课题。

8世界关注人质事件普京调整安全战略

10月23日,50多名车臣非法武装分子持枪潜入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剧场,劫持了正在听音乐会的700多名观众和100多名演职人员。绑匪要求俄当局从车臣撤军,否则将枪杀所有人质,炸毁文化宫大楼。

26日凌晨,俄特种部队向楼内施放催眠气体后冲入剧场解救了人质。在此次事件中,共有128名人质死亡,41名绑匪被击毙。俄总统普京宣布28日为全国哀悼日。

这起人质事件是继美国“9·11”恐怖袭击之后,发生在另一大国的严重恐怖事件,它震惊了世界,也引起俄安全战略的重大调整。面对安全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和新威胁,俄罗斯已将反恐提升到事关国家安全和民族生存的中心位置。俄强调,在恐怖活动的筹划阶段,必须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对恐怖分子进行打击。今后,反恐将成为俄罗斯制定新的国家安全构想的出发点。

9北约东进再收七国欧亚安全势将重组

11月21日至22日,北约19个成员国在布拉格举行首脑会议,确定了北约新一轮东扩名单,决定邀请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等七国加入北约。按照北约计划,上述7国将于2004年正式加入北约。此前,在今年5月,美俄签署了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和建立新型战略关系的联合声明,北约与俄罗斯决定建立“20机制”的北约—俄罗斯理事会。这些都标志着美俄关系、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为北约东扩扫清了障碍。此次东扩是冷战结束后北约第二次东扩,政治化趋势明显,它不仅将从根本上改变欧洲安全格局,而且将对欧亚大陆乃至世界安全产生深刻影响。

10小布什威胁对伊动武联合国重启武器核查

11月25日,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抵达巴格达,并于27日正式恢复中断了4年的对伊武器核查。伊拉克局势出现了新的转机。

自去年底以来,美国一直以“反恐”为名,积极备战,伺机对伊动武,力图推翻萨达姆政权。10月11日,美国总统布什获得国会两院授权,可“在必要时”使用武力解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在战争一触即发之际,联合国安理会于11月8日通过1441号决议,要求伊拉克执行联合国武器核查决议,否则将被认定是对其销毁武器承诺的“实质性违反”,并将面临“严重后果”。11月13日,伊拉克无条件接受该决议。

1991年海湾战争后,联合国曾对伊进行了长达7年多的武器核查,后由于伊方与核查小组冲突不断,1998年底核查中断。(按事件发生时间排序)

本版图片均为新华社发

[值班总编推荐] 万众同心,铸更大辉煌!

[值班总编推荐] 【人民需要这样的科学家】为祖国 ...

[值班总编推荐] [文化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